中国历史上的“三分魏蜀吴”的由来――赤壁之战,曹军大败野史趣闻

2018-11-03 07:06:54

三国刚刚形成的时候,在汉献帝统治的建安十三年的长江赤壁一带,刘备还有孙权的联军把曹操的军队打的特别惨,简直就是落花的流水的地步,这场战争这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

形成的基础。

在北方基本上被曹操统一了之后,他在玄武池一带训练自己的水兵,而且还采取了专门对付可能会发生躁动的关中地区的强硬措施,不久就发动兵力要去向南出征荆州,那时候是建安十三年的七月份,这次出征的目的很直白,就是想统一南北,足以看出曹操的野心。

当时孙权已经从江东率领自己的军队把夏口攻下来了,从西进入荆州的入口也已经开通,还想要再继续向北方扩充。那时候还在依附着刘表的刘备,采取了'三顾茅庐'的手段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把自己心仪的谋士――诸葛亮请到了自己的地盘。用诸葛亮的计策,就是隆中对,先把荆州和益州占领下来,然后和孙权联合,还要在樊城地区训练水军和陆军。然而曹操军队缺乏军师、不擅长水上战斗、战马缺粮草,这些缺点都成了孙权要抗击曹操的把柄。孙权不顾别人的反对,让周瑜、程普等人跟着自己,带领三万精良的水兵,再加上刘备的两万多人,就要去驻军夏口。

曹操在江陵胜利之后,让刘表的大将做太守,自己还带着军队去汉川。刘璋也给曹操补给军队,还给朝廷献祭。这样让曹操更骄傲了,也不听从自己手下贤才的建议,根本不把敌军放在眼里,给孙权捎口信说要和他在吴地一决高下。在那年冬天就亲自带着军队顺着长江南下了。

孙权刘备联军在夏口一带部署以后,就逆着长江攻击迎面而来的曹操军队,两方在赤壁会面。曹操的陆军面对着长江真的当时自己的有事就烟消云散了,一点威严都没有了,失去了往日的勇猛之气,刚刚进入编制的水兵还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战斗力也不行,这时候战争正好还赶上有瘟疫盛行,直接就导致曹操军队第一次作战就失败了,吓得他们慌忙地往北岸逃,暂时驻扎在乌林,和孙刘联军隔着长江,一个在北头一个在南头开始对战。

曹操随即就下了一条军令,说想把自己战队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这样子就能减少长江上风浪过来引起的颠簸,这样做还有利于长江北方一带的士兵们踏上战船,抓紧时间进行军事演练,等待时机进行二战。周瑜看着敌军那边人数好像不咋多了,要是等时间太长的话对曹操军队没有任何的好处,就下定决心要速战速决。联军这边的黄盖看出了曹军的弱点,就提议要火攻敌军。于是黄盖就派人给曹操送一份假的投降信,然后带着几十条船出发,在最前边的几条船上放满了沾有油的干草,用布遮上,插上和曹军约好的投降标志,往乌林去。在他们接近对岸的时候,曹操一看还真是那样做了,就松了一口气没有那么多戒心等着黄盖投降。就这时候,黄盖让手下点燃装草的船,然后换上别的船逃走。着火的船顺着风就到了曹操的船队,一下子就变成了火海,孙刘联军说时迟那时快就趁机攻打曹军,曹操军队的损失相当大了。曹操一看不妙,就下令把剩下的船都烧了然后逃走。

孙刘联军一直追打曹军,曹操带着部队离开了长江的岸边,要去江陵,在华容道不巧赶上太泥泞了,就垫上草才能过去。曹操让曹仁就在江陵,自己逃走了。

周瑜等人和曹仁对峙,曹仁分别带兵围攻甘宁。周瑜率领军队前往搭救,曹军损伤无数。后来又带着军队渡过长江往北岸去,接着和曹操抗衡。刘备从江陵回到夏口之后,要从汉水迂回过去到曹仁后边。曹仁知道局势不妙,就在第二年撤退了。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赢得了武陵、长沙等地作为自己的都郡,第二年又选拔了荆州的官员。曹操这边就在积累经验教训,兴旺水军和孙权对峙。孙权接着和刘备联盟,于是形成了三国。

曹操由于太相信自己,指挥上有错误不说还带着实力不强的水军,最终在赤壁之战上失败。刘备还有孙权虽然面对强敌,但善于合作,任用贤才,扬长避短,最终取胜。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事例。

本文作者:从兵之路(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