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税改热议,他几句话让精英们流汗野史趣闻
受税改热议,他几句话让精英们流汗
邱海洋

黄宗羲名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臧新义先生录
一、税改热议'黄宗羲定律'
税改,2018年,事关千家万户,沸沸扬扬,'黄宗羲定律'受到热议。
黄宗羲定律,是根据黄宗羲的观点总结出来的一个历史现象:中国历史上多次进行税制改革,每次改革后,基于社会政治经济综合原因,农民(后来扩展到普通民众)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黄宗羲
二、思想家黄宗羲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浙江绍兴余姚人,别号梨洲老人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一)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在民主和民本思想方面,黄宗羲有三个经典论述:
其一,'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脉相承。
其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人民的福祉为衡量社会治乱的标准。
其三,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把少数人的特权关进笼子里,保证基本的民权,提高人民的福祉。

孟子
关于法治,要做两层思考:第一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表层问题,属于司法和执法的层面,世界各国、古往今来在这个层面争议不大。很少有哪个政权会跟自己过不去,宣称自己的法律可以不严格执行。
第二个层面,法律内容如何,是善法还是恶法,法律代表谁的利益?法出何门?这是立法问题,是个深层问题,社会各阶级往往会围绕这个问题激烈斗争。贵族立法就可能规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可能剥夺平民的投票权。如果是坏人立法,立了恶法,执行得越严格,岂不是越残害百姓。黄宗羲在哪个时代,就搞清楚了'天下之法'与皇帝'一家之法'的区别,触碰到了马克思所讲的法律的阶级属性,领悟到了法律背后的利益和立场,矛头所向,直指立法,不简单!这一认识,超越了之前的法家。
黄宗羲的民生、民本思想或许启发了200年后的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站在人民的立场,关心民生,关心民权的学者尤为珍贵。

孙中山
(二)工商思想
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工商皆本'。他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否定了自商鞅以来,中国社会占据主流的重农轻商思想,是很先进的。
(三) 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
黄宗羲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思辨能力很强。
认为王阳明心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致良知'的'致',完整的解释应当是通过行动,达到、实现良知,仿佛'致虚极'的'致'。黄宗羲的观点尽管稍欠完备,但他强调'行'是十分可贵的。
三、游侠黄宗羲
黄宗羲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东林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办学)。'这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开篇就写到了黄宗羲。
(一)血性黄宗羲——庭锥奸党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史称'东林七君子'之一,明朝天启年间任御史,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魏忠贤等被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
黄宗羲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在刑部会审中,出庭对证,掏出袖中暗藏之锥,猛刺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二)起兵抗清
明亡后,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从鲁王抗清。
为抗清曾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
长期被清廷通缉,期间家祸迭起,弟宗炎两次被捕,几处极刑;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两次遭火。
康熙年间,多次被清朝廷征召,拒不出仕,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当起了'黄老师'。
(三)洪门五先贤之一
黄宗羲被'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洪门奉为'洪门五先贤'之一,其他四位是朱之瑜、顾炎武、王夫之和傅山。

(四)考证松溪内家拳
黄宗羲为明末将军王征南撰写墓志铭。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出了内家拳的理论,对武术史影响巨大,争议也很大。
黄宗羲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当然,这一武学理论是有争议的,邱海洋从汉画石刻和《吴越春秋∙越女论剑》考证,内家拳理论和实践至少在东汉已经出现。

汉画石刻《徒手搏枪》
(五)无憾人格
黄宗羲上承孔孟、墨子、屈原、张载、王阳明,下启曾左、孙中山,文武兼修,知行合一,关爱人民,堪称侠之大者。
近现代著名学者马叙伦先生盛赞黄宗羲,称他为秦朝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
四、论是非,不论利害——避免精英堕落的座右铭
黄宗羲有名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这几句切中时弊,剑指人性的堕落。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了利益,蝇营狗苟,不论是非,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伤天害理?有多少官吏、政客只求权力和成败,不顾历史潮流和天道顺逆?有多少学者不论万世,也不论一生,只顾当下完成一个课题,评个职称!
精英在堕落!今天人们所称之'精英',通常说的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能力超强,但可能是自私的、不道德的,害人而取利的,是有'魔障'的。张何伟先生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华尔街知识精英的集体堕落。这样的堕落,我们或许同样面临。人类或许终将堕落于互害谋利的模式中,共同毁灭!
'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心之所善,九死未悔',如日月之朗朗,汗颜古今多少豪杰!
黄宗羲的'三论三不论',不仅是他秉承良知,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写照,也是他写给世界精英的座右铭,还可以看做是他秉承陆王心学,为人类美好未来所开的药方。

本文作者:武术科学与国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