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兵败归隐山林,寿终正寝野史趣闻

2018-11-02 18:35:47

徐敬业出家为僧

唐开国功臣李勣,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他征战疆场,抵御强敌入侵,战无不胜。在血雨暒风的宫廷斗争中,朝局瞬息万变、他总能处变不惊,以过人的智慧认清形势,选对人,站好队。无论如何改朝换代,他总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平安度过了一生,是唐朝开国功臣中结局最好的一位。李勣死后,他的孙子徐敬业却没有沿袭他祖父的那一套,走向与之相反的另一面。

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因父亲李震早亡,承袭了祖父英国公爵位。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刺史等职。武则天主掌朝政后,徐敬业于公元683年因事获罪,被降为柳州司马。他心生怨恨,在扬州和一帮官场失意的朋友聚会,共谋起事,推翻武则天政权。大家推举徐敬业为匡复府大将军,魏思温为军师,唐之奇、骆宾王、李敬猷等人担任要职,于684年九月以匡扶唐中宗复辟为理由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写了《为李敬业讨武曌檄》。起义得到了天下对武则天不满的人的响应,义军很快扩大到十余万人。武则天任命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领兵作战远比不上其祖父李勣。他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虽然初战获胜,但一群没有经任何训练的乌合之众很快就战败了。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起义军,徐敬业逃往润州时,为部下所杀。

骆宾王

关于徐敬业、骆宾王等义军领袖及他们子女们的去向在民间有各种传说。清人李汝珍所著《镜花缘》中就有关于他们踪迹的相关描述。《太平广记》记载了一段故事:

徐敬业在扬州起事时,专门养了一个和自己相貌非常接近的人。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讨伐,起义军很快就兵败了。他的部将把徐敬业的替身斩首献给朝廷请功。真正的徐敬业带着十多个随从到大孤山隐蒧起来,从此与世隔绝。徐敬业削发为僧,其它几个人也都出家了。

唐玄宗天宝初年,有一个法号住括年近九十的老僧,带着徒弟去衡山寺拜访,住了一个多月后,老和尚突然把众僧召集在一起,忏悔自己过去杀人的种种劣迹,大家都很惊讶。老和尚说:“你们知道徐敬业这个人吗?我就是。当年兵败之后,我就逃进了大孤山,在此潜心学习佛经,现在快要命终的时候,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已经领悟了佛教的四谛。”然后,他又说出了自己的死亡时间,那天,他果然坐化了,被安葬在衡山。

本文作者:秦岭深山隐士(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