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徐敬业讨周,事件发生导致悲催的结果野史趣闻
首先,这样子的一位历史名人,他之所以会做出那样子的事情出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遭遇到让自己非常不舒坦的糟糕之事,所以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告诉其他人:我可不是你能玩耍摆弄得起的那种人,就算你是武则天,那又怎么样,就凭我自己的力量,再加上后面还有那么多人在支撑着,我就不相信结果会是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这样子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心路历程,当然是后人给添加上去的,所以并不完全就是徐敬业这个人的状态,不过,观察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这是八成以上的相似结果。
聪明之人那么地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清楚一些事情,比如说徐敬业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都已经失势了,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去做出什么反抗,就算是有着一些人在帮着他,可是很明确的一个趋势已经在那里摆着,武则天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个人在想徐敬业绝对是比任何人都来得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子去做呢?一方面是自己的脑子并不清醒,可能是喝晕了,也可能是被那种自信冲昏了头,反正一句话,就是徐敬业沉不住气,才导致自己被如此地对待,以致最后还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当时徐敬业身边的人还为此写了一篇东西,意思是我们这帮人讨周是有自己的意志以及理据的,行动上面并不是什么违法之事,而是想要恢复李氏的江山,事情就是这么地单纯,并不是因为自己失意了,所以就想着要武则天也失意一下看看。
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可是武则天此时已经不是什么弱女子了,她有着很厉害的手腕,再加上本身对实权的掌控范围也达到了稳定的状态。这样子的结果之下谁也不可能动摇得了这种基石,就算是10个徐敬业也是没有撼动得了人家的力气,更不用提那些旁边的人那么不中用了。
徐敬业讨周没有折腾得那么长的时间,而是很快速地就结束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这里必须再一次提醒那些看这段历史的人,大家对武则天的认知有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向,觉得说这个女人有点坏,并不是那种很正经的女人家。这是可以理解过来的一种观察跟想象,而大家应该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武则天并没有那么地差劲,起码她比徐敬业还懂得事情的处理的方式。
武则天跟徐敬业之间,谁的聪明系数更高呢?如果真的一定要拼出高下,那么前者耍尽了心机,也得到了实权。而后者一开始很牛的模样,可是这种结果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就自己破功了。能够怪得了谁呢?没有,这完全就是自己所埋下了东西,只不过有时候并没有那样子的警示声音,所以也就让徐敬业少了反思的空间,结果自然也会是悲催的。
本文作者:史终向前(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