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大翻案(二)野史趣闻

2018-11-02 18:01:23

接着讲长平之战,秦赵双方都尽数派出精锐来到上党,秦国想速战速决,如狮子扑兔般拿下上党,但赵国主将廉颇可不想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论战斗力,单兵个人军事素养赵军都不敌秦军,自己能做的就是坚守不出,固守城池,打持久消耗战,以长时间的消耗击垮秦军,到时候再反攻秦军,获取胜利。因为我们知道秦国腹心之地(如咸阳)离上党地区很远,而赵国呢,离着比较近,拥有地利,运输粮草比较方便,而秦国就需要从咸阳,巴蜀之地往过运粮,且不说运粮时运粮的人员也要消耗粮草,秦国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维持上党秦军与赵国作战,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为什么秦军要速战,而赵军要打持久战了。


​ 王龁

廉颇坚守上党三年,虽说没有取得对秦作战胜利,但也没有让秦军占便宜。我们从历史书上看到,赵王求胜心切,一心想要获取胜利,就听信人言,任用当时被吹捧为赵国第一名将的赵括,结果赵括只是个纸上谈兵的草包,带领赵军陷入白起设下的包围圈,落得身死人手,四十万赵军被尽数坑杀的下场。


赵括

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当时秦赵对峙三年,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吃不消,比秦国国力弱许多的赵国自然也吃不消了。赵王就立即派使臣去秦国议和,好让两国消除兵戈。只不过秦国不想议和,赵国使臣铩羽而归,赵王觉得脸上挂不住,想打一场胜仗,逼迫秦国和赵国议和,甚至一举歼灭秦军。但赵王询问廉颇能不能获胜?廉颇的答案仍是坚守不出,只有坚守阵地打消耗战才是获胜的唯一办法。这让赵王很失望,正好这时邯郸城里都在传赵括是熟读兵法,可一战击退秦军的军事天才,秦军就怕赵括领兵。病急乱投医的赵王就听信此言,派赵括出任赵军统帅,接替廉颇。

​秦赵对峙

其实正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自从赵国派使臣来秦议和就让秦国看穿了赵国的底牌,肯定是你吃不消了才来议和的,只要我再加把劲儿就能揍趴你,于是秦国君臣上下一心,紧锣密鼓,鼓足干劲,向前线运粮运兵,以求与赵军一战。而且秦国又祭出大杀器——白起,征战一生,未尝一败。接替王龁,但对外仍宣称秦军主将是王龁,而且重病在床。同时又使出了秦国的拿手绝活——反间计,让赵国把廉颇换掉,换成初出茅庐的赵括。知道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胜赵败了,赵国胜了才奇怪了!


​ 杀神白起

其实“纸上谈兵”的赵括根本不存在,纸,我们都知道是东汉蔡伦时才发明出来的,那么距东汉400年前的战国,又哪来的纸?哪来的写在纸上的兵书让赵括读呢?显然这个故事是后来人凭空捏造出来的。那么真实的赵括又是怎样的人呢?



要知道当时能与白起对垒的能有谁?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像有白起一样的军事天才也是屈指可数,赵括焉能不败?而且赵括在与白起打仗时,虽说败了,但也给秦军造成近20万的伤亡。最厉害的是,尽管最后赵军被秦军包围在长平,水、粮草全被秦军截断,但赵括仍不失为一名优秀的统帅,在被围期间,他使用了孙膑十阵中的“车城圆阵”,要知道这是在战争中首次使用这一战法,可见赵括确实是深谙兵法,在被围期间坚守46天而军队不乱,可见赵括确实对行军用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两把刷子,只不过生不逢时,遇上了古今第一战神——白起,要不然假以时日,赵括一定会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大才,而不是被后世抹化为草包了………

本文作者:杂家要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