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被盗了,为什么清西陵没有被盗?野史趣闻

2018-11-02 10:38:26

清朝共有三处陵墓群。第一处是沈阳的关外三陵,埋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第二处是清东陵,在河北遵化市,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15位皇后,以及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一共161人。第三处就是清西陵,在河北保定易县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还有3座后陵,以及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一共14人。

皇帝死后都会下葬许多金银珠宝,穷奢极欲的皇帝会陪葬的更多。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把贼惦记。”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死后就占三尺黄土,即使葬点首饰之类的,也不会太多;你说你死后占这么大的地方,而且还要埋那么多珍宝,不被盗才怪呢。尽管皇帝拥有天下最聪明的人和能工巧匠,能把陵墓修建的让人找不着,即使找着了也打不开。但是皇帝忘了,后人发明了炸药。这玩意儿管你什么金刚墙、铁壁,一准炸开。这不,清东陵中最富裕的两位——乾隆和慈禧的寝陵就被孙殿英炸开给盗了,发了一笔大财。但是清西陵为什么没有被盗呢?

这里面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当地有军阀驻扎,互相监督。河北一直是直系军阀的地盘,经历了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人。这些大军阀都名重一时,且有其它派系监督着,一般不会去破坏寺庙、陵墓、古建筑等。孙殿英当时盗墓是因为他奉命驻防在遵化,近水楼台,别人进不来,所以给了他机会;而易县不归他罩,所以他挖不到。

第二,挖人祖坟、盗皇帝墓是最缺德的事,一般人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绝人子嗣、挖人祖坟一直被视为最缺德的事,会引起公愤的,所以一般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孙殿英盗了东陵后,立刻成了众矢之的,满清遗臣要求蒋公惩办。蒋公安排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专门审理此案。幸亏孙殿英利用挖到的宝贝上上下下去疏通关系,才保住了命。

第三,不容易找到陵墓地宫的入口。设计修建陵墓都属绝密级的,你不可能把整座山都挖了。秦始皇在建骊山陵墓时,把所有工匠都灭口了。就是乾隆的陵墓也是找哑巴修建的,所以裕陵后院有个哑巴院。孙殿英先盗的是慈禧的墓,因为找到了一个当时修建陵墓的老人,老人给指的入口。他挖完慈禧的墓后又去挖乾隆的墓,结果就没有找到入口,到处都是挖掘的痕迹,后来在哑巴院的影壁下发现了入口。

第四,清西陵的皇帝都不太富裕。雍正皇帝是最勤于政事的皇帝,一生都在操劳,而且笃信佛教,生活简朴,估计陪葬的珍宝不多。另外几位皇帝都是国难之君,其陵墓更不会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所以,清西陵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点。

再说孙殿英盗清东陵也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的。孙殿英的父亲是被满清打死的。因为他父亲为乡里的事出头,和满人发生了争执,结果被抓了起来,当天就被打死在狱中。因此,孙殿英和满清王朝是有杀父之仇的。后来他在盗掘慈禧墓之后自辩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他还说:“我发掘满清东陵,有三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冯玉祥也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

本文作者:强哥谈传统历史文化(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