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禅让事迹野史趣闻

2018-11-02 09:03:32

一、周恭帝柴宗训

公元951年,后周太祖郭威立国,公元954年病逝之后传位给养子周世宗柴荣,柴荣于公元959年病逝,传位给年仅六岁的柴宗训。后周实在是个令人遗憾的朝代,两位英主、雄主都英年早逝。公元960年,赵匡胤被“莫名其妙”地黄袍加身,当了皇帝,然后柴宗训不得不禅位了。公元973年,二十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病逝,死因也是个迷。不过宋朝总算是个比较有良心的朝代,柴宗训被封为郑王,后世历代一直到南宋灭亡都被封为崇义公,待遇不错。

二、夏神宗李遵顼

虽然西夏是弹丸小国,但李遵顼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状元的皇帝。公元1211年,李遵顼发动政变,废黜夏襄宗李安全自立。这位神宗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尽管考科举能得状元,但是他即位之后不顾蒙古大兵压境,依然想着和金国一争高下。连年的用兵导致西夏国力江河日下,外患之下国内对他的声讨也是源源不断,公元1223年,迫于压力,他不得不宣布退位,禅让给儿子李德旺,公元1226年,当了两年多太上皇的李遵顼病逝,时年六十四岁。次年,西夏被蒙古灭亡。

三、宋徽宗赵佶

这位无所不能的天才与全才,唯独不能为君!公元1100年,宋哲宗赵煦病逝,无子,传位给弟弟赵佶。赵佶刚即位的时候还是比较有作为的,继续实行他哥哥在位时启用新法的政策,一度被评为明君。但后来越来越迷恋于他的书画艺术,又宠任蔡京等奸臣,最终金军兵临城下。公元1125年,在李钢的建议下,徽宗禅位给儿子赵桓。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东京,即靖康之变。徽钦二帝同时被俘虏,贬为庶人。公元1135年,徽宗驾崩,公元1156年?,宋钦宗驾崩。二人均为折磨致死。

四、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一生共有两次禅位。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公元1129年,发生了著名的苗刘兵变,兵变以清君侧为名义,要求诛杀赵构身边的宠臣和宦官,并逼赵构禅位给不满两岁的赵旉。后来宰相张浚迎赵构复位,当了26天的赵旉退位。后来这可怜的孩子受惊吓身亡,年仅三岁。他好像是赵构唯一的儿子。

公元1161年,赵构累了,说想多休息一下,便禅位给养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公元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赵构病逝,终年八十一岁。

五、宋孝宗赵昚

宋朝是一个有趣的朝代。北宋皇帝除了太祖赵匡胤全都是他太宗弟弟赵光义的子孙,而南宋除了赵构,全是赵匡胤的子孙。靖康之变后除了赵构,皇室成员全部被俘北上,剩下的只有赵匡胤的末枝,已经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了。赵构唯一的儿子死后,在大力搜寻下终于找到了几个靠谱的,养在宫中。赵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赵构禅位给他也算是宋朝的幸运。赵昚是南宋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一直没能展示自己最大的能力,他即位的前十四年,都活在太上皇的势力阴影下,公元1187年赵构驾崩之后,赵昚异常悲痛,开始让太子赵惇执政,公元1189年,赵昚禅位给赵惇,继续为宋高宗守孝。晚年因为赵惇立太子的问题与赵惇产生矛盾,公元1194年,宋孝宗赵昚病逝,时年六十八岁。

六、宋光宗赵惇

由于赵昚不喜欢赵惇的嫡子赵扩,再加上皇后和宦官的挑唆,光宗逐渐对太上皇赵昚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觉得这老头要对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皇位不利,于是父子俩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渐渐地,光宗甚至产生了精神分裂,到晚年更是逐渐恶化。在宋孝宗驾崩之后,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拥立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而这一切,赵惇都被蒙在鼓里。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太上皇的时候,长期拒绝接见赵扩。公元1200年,宋光宗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七、金哀宗完颜守绪

金哀宗完颜守绪的悲情故事在文章《君王死社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已经讲到。故事剧情如下:完颜守绪是金国第九位皇帝,公元1224-公元1234年在位。在位期间曾起用名将抵抗蒙古,也曾尝试改善与西夏、南宋的关系,还曾经进行改革以图自强,但均以失败告终。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然后全力伐金,金军节节败退,完颜守绪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仅有的几千兵力却发生了内讧,最终仅剩二三百人随行。此时,完颜守绪再次以唇亡齿寒向南宋求助,南宋不许,还派孟珙等帅兵两万助蒙灭金,合围蔡州。蔡州凉尽,完颜守绪苦苦哀求要禅位给完颜承麟,并说:“把江山托付给你实在是迫不得已,我身体肥胖不能帅兵出征,城陷之后也无法突围,你身手矫健,若有幸逃脱,还可以延续大金国祚。”十几天后,南宋攻破蔡州南门,蒙古攻破西门,金兵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随后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正在进行巷战的丞相完颜忽斜虎得知皇帝死讯之后,说:“国君已死,我们还未谁而战?我不能马革裹尸,便应投水自杀,你们也都做好自己的决定吧!”于是跳入汝水殉国,随后,上至肱骨重臣,下至凡夫走卒,五百多人一同投水殉国。

金建国一百二十年,亡于南宋与蒙古联军之手。

本文作者:国史通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