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中的平型关,你可知道在哪里野史趣闻
平型关大捷,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历史课本上,都有这一内容介绍。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平型关村位于山西忻州市繁峙县与大同市灵丘县交界处,繁峙县横涧乡北部。因为驰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让这个占地仅 600亩,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庄,早已远近闻名。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真可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是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也是古代中原政权和游牧民族交战的重要地区。
在古代,晋北高原一直是战场纵横、关堡林立,至今仍能看到大量的长城、烽火台和战场遗址,这里的村子大多以关、堡命名。平型关就是典型代表。
平型关则居高临下,在平型关堡东北两公里处的山势险要之处,是内长城线上的重要险关。
平型关北连浑源,南接河北阜平,西接雁门关,东连紫荆关,是古代进出晋、冀北部,穿越太行山的重要交通孔道。
关城附近,山势险要,关口狭窄,道路崎岖,溪涧纵横,历来为内长城线上之险关。战国、秦汉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该关形如瓶状,宋时称瓶形寨,金时称平形镇,明称平刑岭关、平刑关,清时改称平型关。
如今,平型关堡已发展为常住人口约700多人的现代村落,高大的黄土堡墙将村子四周围起,村堡内绿树成荫,宅院整齐有序,坐北朝南,村堡内建有现代戏台,还有碧霞宫、玄天宫等传统庙宇和百年老宅,还有时尚气派的现代门楼,有参天古树也有水泥院落,汽车和农用车可直接开进村民院落。传统的古堡处处弥漫着现代的气息。
如今,平型关已经不再是一个关口,其中已经浸润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本文作者:热动生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