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顺治皇帝一生的问题——立谁为后?野史趣闻

2018-11-02 08:33:42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母亲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

顺治六岁登基,摄政王多尔衮辅政,十四岁亲政,史载:“勤政爱民,孜孜求治”,虽然年轻,但是“以天纵之姿,奋有为之业”,“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为“康乾盛世”的开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史稿》有言: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

这位开创大清二百多年基业的皇帝,对他而言,开疆拓土不难,治国安民不难,但是,终其一生,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册立谁为皇后。关于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朝廷册立的皇后,他不喜欢;他喜欢的,始终未能立为皇后。那么,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顺治皇帝,怎么就没有将自己喜欢的人立为皇后呢,为何要册立自己不喜欢的人为皇后呢?只能说,有些事情,他也很无奈。

顺治七年十一月,摄政王多尔衮去边外狩猎,十二月,在喀喇城逝世。年仅14岁的顺治,提前亲政。皇帝亲政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婚,册立皇后。

顺治八年八月,册立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皇后还有一个身份--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侄女,也就是顺治的表妹。显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既是满蒙联姻的需要,又符合孝庄太后的心意。更为关键的是,皇后是多尔衮生前为顺治选择的。至于,顺治与多尔衮之间的恩恩怨怨,大家都比较清楚了。

所以,顺治对这桩婚姻是十分不满意。没办法,只能忍着。

但是,忍了两年之后,实在是忍不住了。“势难容忍,故有此举”,这是顺治的原话。

忍不了,怎么办?那就废掉吧。但是,出乎顺治意料的是,事情远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

顺治皇帝 画像

废后风波

顺治十年八月,正在办公的大学士冯铨等人,接到了顺治的一道圣旨。作为宰相,接到的上命多了去了,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所以,几个大学士和往常一样,恭聆圣谕。

可是,冯铨等几个大学士这次是越听越不对劲,听得大汗直冒,脸都吓青了。圣旨命令他们将前朝废黜皇后的事情整理清楚,具折上奏。很显然,顺治之用意,是要废掉皇后。

虽说,顺治此时并没有挑明要废黜皇后,但,明摆着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虽说顺治并没有点明此事,但是冯大学士却很爽快,你不点破,我点破,并且明明白白告诉您“用不着打太极,这事不可行”。(《清史稿》:铨等疏谏)

在古代,废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情,不仅是皇家的大事,更是朝廷的大事。大臣们听说顺治要废皇后,举朝震惊,这可是大清入关立国后的第一位皇后,兹事体大。

既然你冯大学士很“干脆”,顺治也不藏着掖着了。顺治非常严厉的拒绝了冯铨等人的谏言,并且训斥冯铨等人沽名钓誉(责诸臣沽名)。

可是,要废皇后,总得给个理由吧。顺治倒是给了一个理由“无能,故当废”。

并且,当日顺治就将此事奏报与孝庄太后,把皇后降为静妃,搬离正宫,改居侧宫。同时,把旨意一道下发了礼部。

要说顺治朝这些大臣,也真不一般。旨意下到礼部,礼部又给顶回来了。礼部尚书、侍郎随即上疏,“请慎重详审”。

不仅礼部堂官反对此事,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等15人也同时分别上奏,反对废黜皇后。(各具疏力争)

其中,尤以礼部员外郎孔允樾的奏折言辞激烈,大意是:“皇后正位三年,没听说有失德的地方。如今竟以无能两个字为借口废黜皇后,这怎么能让皇后心服呢?怎们能让举国臣民心服呢?怎么能让后世心服呢?皇上与皇后就像臣的父母一样,父亲要赶走母亲,即便母亲有过错,做子女的也要替母亲争取,何况不知道母亲有什么错,我们怎么会忍心缄口不言而不为母亲请命呢?”

顺治一看大臣们反对如此强烈,于是命令“诸王、贝勒、大臣集议”。

经过诸王大臣们激烈的讨论,一个奇葩的方案诞生了

这帮老滑头们也打了一招太极,仍然坚持皇后不能废,应该依旧位居中宫,但是,可以再立两个皇后,分居东西两宫。(《清史稿》:仍以皇后位中宫,而别立东西两宫)

这个方案估计忽悠个把醉汉可以,想在顺治这里蒙混过关,那不是开玩笑吗。顺治下令,再议!同时,顺治还下旨严厉斥责了礼部员外郎孔允樾。

胳膊终归拧不过大腿。诸王大臣们看到皇上决心已定,如果再坚持原议的话,估计大家就会落得孔允樾一样的下场。经诸王大臣再议,同意皇上的旨意,废黜皇后。(《清史稿》:请从上指,於是后竟废)

至此,“废后风波”才算告一段落。那么,顺治这回是不是可以册立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为皇后呢?

又一个不喜欢的皇后

皇后被废,但是皇后之位也不能一直空着。因此,顺治十一年,孝庄太后又为顺治选了一位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

注意,这位皇后也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即孝惠章皇后。没错,她也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准确地说,她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顺治此前废黜的皇后是她姑姑。没办法,这又是一桩政治婚姻。

孝惠章皇后 画像


可以想见,孝惠皇后比她姑姑的遭遇也强不到哪里去。她虽然被册立为后,但是册封仪式却迟迟没有举行。并且,这一拖可不是几个月,而是拖了将近四年。

拖到顺治十三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这一年,董鄂妃入宫了。

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顺治帝有一个非常喜爱的妃子,就是董鄂妃,说是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悲痛至极,以至出家为僧,这也成为清朝三大谜案之一。

董鄂妃,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8岁入宫。一句话,顺治十分喜欢董鄂妃,十分宠眷她。宠到什么程度呢?《清史稿》有言:“宠冠后宫”。因此,董鄂妃入宫当年的八月,就被立为“贤妃”。这还不算,仅仅一个多月后,顺治又加封董鄂妃为皇贵妃。大家注意,皇贵妃仅次于皇后,历史上能晋封皇贵妃的嫔妃都不多,除非生有皇子,或者为皇家作出突出贡献,显然,此时的董鄂妃,这两点都不符合。但是,有一点却很符合,顺治喜欢。顺治不仅晋封其为皇贵妃,而且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

第二年,即顺治十四年,事情进一步复杂。因为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皇四子。顺治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对皇四子格外喜欢,就好像是嫡出的一样,大有立为太子的趋势。

如果皇四子,被立为太子,那么,母以子贵,董鄂妃就有可能晋为皇后了。孝康皇后的位子可就坐不稳了。但是,皇四子不久便不幸夭折了。

事情拖到顺治十五年,孝庄太后身体得了点病,顺治借口孝康皇后礼节不周,命令停止“应进中宫笺表”。同时下令诸王大臣,讨论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但是,这回顺治未能如愿,因为孝庄太后下了懿旨,“如旧制封进”。

但是,顺治始终不喜欢孝康。因此,孝惠在顺治生前生活不是很幸福,但是,顺治的感情生活也一直很不幸福。(但是在康熙即位后,孝惠升为太后的生活,却很幸福。并且,孝惠太后是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

孝惠皇后与其姑姑,一个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一个是孝庄太后的侄女,两人竟都不得顺治帝喜欢,顺治帝最喜欢的偏偏却是董鄂妃。所以,很多野史,包括电视剧都说孝庄不喜欢董鄂妃,可能这是原因之一吧。

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去世,顺治异常悲痛,辍朝五日,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这是顺治的第三位皇后。四个月后,即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驾崩,年仅二十四岁。(作为清朝三大疑案,有说法认为,顺治出家为僧了)

实际上,顺治有四个皇后。另一个,就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但是,顺治生前并没有将其册立为后。康熙即位后,康熙的生母才被尊为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孝惠章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孝康章皇后 画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佟图赖的女儿,有个弟弟叫佟国维,就是《雍正王朝》里的那个佟国维。

本文作者:御膳房掌勺大学士(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