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库大道历史资料简介野史趣闻

2018-11-02 07:34:25

张库大道历史资料简介

张库大道从塞外重镇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恰克图俄语即为“有茶的地方”),全长1400多公里,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古商道。

张库大道历史悠久,它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以及历史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的流通过程》一章中记述:“俄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可能是1792年开始的……茶叶陆续由陆路用骆驼和牛车运抵边塞长城上的张家口(或口外)……再从那里经过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过1282俄里到达恰克图。”

马克思所说的这条经过草原、大戈壁的路就是张库大道。 李桂仁著《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

严格来讲,张库大道指的不是某一条具体的路线,而是若干条线路。商人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最常走的是中路:从张家口的大境门出发,经张北、康保,进入内蒙;再经乌兰察布的化德县、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和苏尼特右旗,到达二连浩特市;再从蒙古高原(今蒙古国)扎门乌德入境,直抵乌兰巴托,并延伸至俄罗斯的恰克图。

明清时期,茶叶从福建与两湖运出,肩挑、车载、船运,有着多种方式。然后要运到蒙古地区和俄罗斯恰克图,须经过沙漠、戈壁和草原,最为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驼运。由此,所有运往口外的货物,特别是茶叶,都必须先运到张家口,然后进行拆装,由驼队运往库伦、恰克图及整个蒙古高原地区。张家口由此成为商品集散地与转运站。

由此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从张家口输出茶叶及日用百货,运往漠南和漠北,沿途销售,其中一部分茶叶由库伦再远销到恰克图;然后从俄罗斯进口毛毡、初级工业品、呢绒和上等皮毛,毛毡与初级工业品销到蒙古地区;再购买蒙古的牛、羊、马和毛皮,和俄罗斯呢绒和毛皮一直运往张家口;成群的牛羊马一路赶到张家口,以供京城和华北各地之食用或役用;当时羊皮祅是北方人们过冬之所需,大量的皮张送到张家口加工,使之成为中国的“皮都”。明清二代,张库大道在内地与漠北以及中俄贸易中起到相当的作用。

综合编辑:活力化德

投稿邮箱:hdwxb2014@163.com

本文作者:活力化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