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万世师表”匾额之谜,黎元洪动手脚!野史趣闻

2018-11-02 07:06:59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北京孔庙大成殿外前檐下

出去旅游喜欢顺带看看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全国各地孔庙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都悬挂于大成殿内正中,唯独北京孔庙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外的前檐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

自清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先亲临北京国子监讲学,然后到孔庙大成殿悬匾一方,并要求各地孔庙效仿摹制。沿至清末,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已聚集了由康熙至宣统九代皇帝御笔匾额九方。

其中第一块《万世师表》匾额是康熙去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所题写,后康熙根据大臣奏请将此题字制成匾额在全国各州府的孔庙大成殿内正中悬挂。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局部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民国五年,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教育总长范源濂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了“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局部

1979年首都博物馆在北京孔庙成立,1983年首都博物馆准备恢复大成殿原貌,对外开放。清代其他八位皇帝御书的匾额都按照原位悬挂,只有康熙“万世师表”匾额不知如何安放:如果放回原处,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就没有位置;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悬挂于民国初年,见证了历史变迁。

最后决定“道洽大同”不动,康熙“万世师表”匾额移至大成殿外前檐高悬。因此在全国孔庙中出现了北京孔庙康熙“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外的特例。

雍正御书《生民未有》

雍正御书《生民未有》

雍正御书《生民未有》局部

雍正御书《生民未有》局部

乾隆御书《与天地参》

乾隆御书《与天地参》

乾隆御书《与天地参》局部

乾隆御书《与天地参》局部

嘉庆御书《圣集大成》

嘉庆御书《圣集大成》

嘉庆御书《圣集大成》局部

嘉庆御书《圣集大成》局部

道光御书《圣协时中》

道光御书《圣协时中》

道光御书《圣协时中》局部

道光御书《圣协时中》局部

咸丰御书《徳齐帱载》

咸丰御书《徳齐帱载》

咸丰御书《徳齐帱载》局部

咸丰御书《徳齐帱载》局部

同治御书《圣神天纵》

同治御书《圣神天纵》

同治御书《圣神天纵》局部

同治御书《圣神天纵》局部

光绪御书《斯文在兹》

光绪御书《斯文在兹》

光绪御书《斯文在兹》局部

光绪御书《斯文在兹》局部

宣统《中和位育》南书房代笔

宣统《中和位育》南书房代笔

注:宣统元年的匾额不是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溥仪题写,由于当时年幼,是由南书房代笔的。

宣统《中和位育》南书房代笔(局部)

宣统《中和位育》南书房代笔(局部)

袁世凯《大总统(祭孔)告令》

袁世凯《大总统(祭孔)告令》

1914年,当了三年大总统的袁世凯已经不满足于总统的地位,想更进一步做“皇帝”。于是,他效法清朝皇帝,也来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并亲书《大总统告令》,制成匾额命人挂在大成殿内正门上方,与当时仍在大成殿内的康熙《万世师表》匾额相对。

袁世凯《大总统(祭孔)告令》局部

黎元洪书《道洽大同》

这就是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书写的《道洽大同》,现于北京孔庙大成殿内孔子牌位的正上方悬挂。

黎元洪书《道洽大同》

本文作者:书画新风景(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