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甲午海战、武昌首义、袁世凯称帝等大事,黎元洪是怎么做的野史趣闻
黎元洪,是一位中国近代史的传奇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从史籍和他人的回忆来看,黎元洪才能并不出众,目光短浅、也没有多大的抱负和野心,就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这样一个人,却偏偏被当时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选择了。
很多人不知道,黎元洪的戎马生涯居然是从北洋水师开始的。他从天津水师学堂毕业,被李鸿章选中进入北洋水师,又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调赴广东广甲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正好担任广甲舰二管轮,五品顶戴。当时的海战中,广甲舰也在参战中,但它为铁肋木壳船体,平时为教练及安放鱼雷之用,做战能力很有限。本来安排它和“济远号”一起行动,主要是协助和保障“济远号”的补充。“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逃回了大连。“济远号”一跑,“广甲舰”也跟着逃跑,可是沿途在三山岛触礁了。为了不让“广甲舰”落入日本人手中,管带吴敬荣下令炸船,船上的官兵只能跳海逃生。此时黎元洪自费购买的救生衣起到关键作用,一同跳海12人中只有4人生还。逃回天津后,他被隔离审查了三个月,直到甲午战争结束,北洋水师全军覆灭,黎元洪也告别了他服役12年的海军。
海战过后,中国开始有人认识到旧式军队的落伍,以北方袁世凯、南方张之洞为首开始操练新军。黎元洪投靠了张之洞,由于在天津水师学堂科班出身,在北洋海军中又见识多,很快得到张之洞的赏识。经过十来年的努力,黎元洪很快出任湖北第21混成协(也是唯一的混成协)的协统,相当于旅长,成为湖北军界的第二号人物。
武昌起义之时,黎元洪内心充满矛盾和恐惧,一方面他是拥护清朝的,生怕起义失败将死无葬身之地,在当晚还亲手击毙两名革命党人;另一方面他也害怕革命的成功,不敢大张旗鼓的镇压。后来很多史料记载,当时革命党人在黎元洪家中搜到他时,是在床下将他拖出来的,因此后来有人又挖苦黎元洪为“床下都督”。但根据1993年才过世的最后一名辛亥革命亲历者喻育之回忆,黎元洪只是躲在帐子后面,还不至那么狼狈。但是革命党人考虑他威信高,又毕竟没有正式镇压革命党,虽然是被动参加革命,也只能让他出头担任都督。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隐退,黎元洪成为继袁世凯后名义上的二号人物,他对袁世凯非常佩服。黎元洪认为袁世凯是唯一的能人,觉得只有他才能统一中国,使中国富强。在“二次革命”中,他坚定站在袁世凯的一边,血腥镇压了革命党人。这是黎元洪最为后世诟病的,据说当时黎元洪以清匪的名义屠杀了一万多名革命党人。
人都是矛盾体,当袁世凯悍然称帝的时候,黎元洪又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只封了一个王,就是将黎元洪封为武义亲王,但是不管袁世凯各种手段,他都坚辞不受。哪怕袁世凯的再三逼迫,他说在逼他就一头撞死。后来张勋复辟,黎元洪同样反对。但是此人掌控全局能力不够,哪怕都是袁世凯在世时候他做二把手,袁世凯死后他就任总统,也不过虚职多于实权。在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等一大群军阀中,外号“黎菩萨”的他根本无力招架。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他的一生,就如同他对自己的评价:“沉机默运,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项城;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中山;艰苦卓绝,一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
本文作者:小珏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