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黑衣人不为人知的历史野史趣闻
文/艾栗斯
大噶好!以上坟心情上了两天班的学院君,身穿黑毛衣坐在电脑前哼哧哼哧码字,他突然想到,在这个悲催的要上七天班的日子里,为什么不八一八西方黑衣人的历史。
不,不是柯南君中歪嘴笑的黑衣人。
不,也不是《黑衣人》电影中穿着黑西服打外星大魔头的特工。虽说这个电影已经狗尾续貂到了第四部,证明观众对黑衣的造型还是喜闻乐见。
这一周要讲的,是历史上的黑衣人群:衣着黑纱对你微笑的蒙娜丽莎、披着黑色斗篷的福尔摩斯、黑压压的沉默送葬队、黑西服黑皮衣的日本黑社会、穿黑袍的法官、穿黑色套装的银行家、跳脱喧闹的黑衣朋克青年、穿着黑色军衣的西莱姆纳粹亲卫队,以及穆斯林什叶派的女性黑袍……黑衣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西方文明的横断面。
这样的历史可以极简概括为三个词,即死亡、赎罪、平等。
一、死神的黑衣与鸟嘴医生
与印度以东将白色作为死亡的颜色象征不同,西方一直以来都将白色作为纯洁、婚礼、新生这样的意向,黑色则是《创世纪》里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之前的那片虚无混沌的黑洞,是象征着原罪、复仇以及死亡“黑死病”。直接如维京海盗们,给敌手下死亡通牒的方式就是先送他一张black spot,一张纸上画一个黑圆点,别称“黑劵”。所以黑色在服饰中最先的意思就是死亡。
古希腊人的服饰以白色为主,兼有蓝灰、藏红、紫、青等,黑色只会在葬礼:如埃斯库罗斯的戏剧《 奠酒人》中“个个穿得一身黑”的送葬;和死亡:如欧里庇得斯的剧作中“一袭黑袍的死神”里出现,日常生活中若是穿着黑袍在集市上闲逛一定会被视作瘟神避之不及。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黑色送葬队和守丧,不过罗马人还是有着开明之风,象征着贵族身份的紫袍若是深到了一定的程度,跟天鹅绒黑也无异。黑色是丧衣的颜色在欧洲一直被传承: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女王就一直一袭黑衣以寄托哀思;同样沉浸在悲恸黑衣之中的还有奥地利痛失爱子的茜茜公主,在她人生的最后十多年里一直以黑衣裹身。
妇女和儿童穿黑衣为逝去的亲人守丧期一般在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所以等到黑死病开始肆掠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损失让欧洲的服饰色彩黯淡了很长一段时间。彼时诊断黑死病的医生的装扮很值得一提:头戴黑色宽檐帽,黑色长披风打着蜡,面戴有着长长鸟喙的面具(据信可以避免被感染),上头还架着红色玻璃眼镜。低下头看病时仿佛是一只怪鸟要啄食腐肉,病患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很大,这样的医生看起来更像是死神,如此打扮应该不太敢有医闹事件发生。
中世纪研究学者托尔金所著的《魔戒》里,罩着连帽黑斗篷的人黑骑士其实是代表邪恶和死亡的“活死人”。这样的形象源自对中世纪的想象,但其实死神在十九世纪之前更多的外形是一只拿着镰刀的白色骷髅,在黑白电影搬上荧幕以后才出现了连帽黑袍下无脸或是一张骷髅脸的形象,也许这样的装扮对于电影化妆师来说更为容易,或者潜移默化里,人们觉得死神就是该穿着死亡之色出场才对嘛。
二、穆斯林的黑衣与欧洲黑世界
与基督教一样,在阿拉伯的文化中,黑也是代表了罪和死亡。“哈里发的非洲军出征时,头戴黑巾身穿黑衫所向披靡,整个部队看起来就像一片起伏的黑海。”穆罕穆德旗下的战士佩戴黑头巾,以黑旗开道,而伊斯兰战场上的黑旗有救世和惩罚的味道。不过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黑色对他们来说还意味着凉爽。妇女身着的黑色长袍以棉纱织成,尺寸巨大并且打出褶子。层层粗纱如同巨伞,能阻隔外界的热气。
因此黑色在阿拉伯世界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不仅军队,伊斯兰法官“卡迪”身披黑色长斗篷,戴黑色高尖帽;宗教老师穿黑色长斗篷、戴黑头巾,学者普遍穿着黑色长袍,《一千零一夜》中的乞丐穿得是粗羊毛黑袍。从君主、宰相、官吏、法官,到学者商贾,乃至军民,都穿着黑衣,只是材质不同。而不知道是经由商业交换、战争,抑或是同样爱饲养黑山羊的西班牙人,最有可能的传播者还是教会自己,总之几百年后的欧洲世界里突然在衣着上也开始黑化了。
为什么说是西班牙人带动这股黑衣潮?在西班牙黑山羊被普遍饲养,因此黑羊毛衣是经常的穿着。西班牙的土地被哈里发占领之后,用黑的习惯巩固了下来,天主教徒更是推崇黑衣。1516年,西班牙查理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带去了的黑色朝服,使得西班牙成为“黑化”欧洲服饰的重要推手。
为什么又有是欧洲教会自己带动穿黑衣的猜测?黑代表罪恶是基督教的产物,随着基督教教律的逐渐定型,罪等于死,而死亡即是黑色,所以罪的颜色也是黑色。早期的修道院僧侣的主要工作就是哀悼赎罪,以丧衣颜色的服饰来执行这项工作更有忏悔自罚之意。于是在十一十二世纪教会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被教会垄断的教育、法律、医疗、社会关怀管理等等职位都无一例外的披上了黑袍,如下图中世纪的外科医生们。
值得一提的是,身着黑衣不仅是在死亡汹涌而来时的恐惧和哀悼,在瘟疫横行的末日景象里还有了别的意思。黑衣人象征着特权阶级,你看:那黑衣的教士负责灵魂、黑衣的医生挽救生死、黑衣的律师赚得盆钵满满、黑衣的商人财大气粗、黑衣的银行家甚至能资助国王…由此黑衣为自己奠定了上层阶级冷静、沉淀、优雅的意味,成为穿着风尚。
三、新一代的黑衣人群
然而最大规模的黑衣人群到来要等到机器轰鸣的时候。1800年到1840年这四十年里,煤、钢、蒸汽这些新事物以庞然大物之姿崛起,工业革命给人类结出了黑色果实:煤渣、灰烬、焦炭铺在马路上、弥漫在空气中、土壤和岩石上覆盖着黑色的酸性物质,更少不了灰头土脸的工人甚至童工。这其中就有一个黑色的衣衫褴褛的小人,为眼前一双别人的黑皮鞋仔仔细细擦上黑鞋油——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后来写出《远大前程》、《双城记》的查尔斯.狄更斯。
等到这个小人长成大人把苦难变成文字而为世界瞩目时,他也为自己披上了时髦的黑外套:十八世纪,黑色的晚礼服一统宴会的颜色、黑色的制服被视为工作必备。医生、教师、工程师等新兴的行业延续了律师和教士、法官等老派穿衣法则;不要忘了这些人多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发明汽车引擎的纽科门(Newcomen)来自浸信教会,改善了蒸汽机动力的瓦特来自长老教会。到了1870年,农场的工人也会穿着成套的黑色工作服下田。虽然是用同种颜色,但不同的剪裁和质地并不会使人产生身份上的混淆。位于黑色穿衣链最高端的人,在机器的轰鸣时代象征着冷静和掌控,以及基督教派的自省和内敛。
歌德在《色彩论》中提到十六世纪的威尼斯:“黑的目的,是要提醒威尼斯的贵族共和平等的精神。”随后十七世纪的荷兰共和国以及美国的清教徒们无论男女都是黑衣打扮。
“在黑暗时代,黑穿在教会人士身上,而此时教会的书记逐渐进入政府;黑穿在十六世纪的商人还有逐渐抬头的犹太人族群身上;黒还穿在十九世纪崛起的工程师以及工业家身上。黑,有吸引力,有鉴别度,还有坚定的性格,若有哪个族群想要悄悄赶上挥霍无度的统治精英,黑有其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走进近代的文明社会,一身黑衣是所有社会人的衣着平等标识。面试时的正装基本为黑色西服,穿上它就好像在宣誓自己将以理性的姿态和专业的技能效忠这个要遵守平等规则秩序的社会。当然,我是说跟中世纪时候相比。
到了二十世纪,接下来迎面向我们走来新一波奇特人类队伍,是1960年代黑色破烂皮衣的摇滚歌手们;一身漆黑只有发胶闪闪发亮的朋克一族;除了一张死白脸全身黑衣的哥特们;黑T恤、黑牛仔裤、黑靴子,这样情绪化的黑色第一次不是代表死亡或是身份地位,而是自我的无声呐喊。
宗教的演进、国力的此消彼长、战争与疾病的威胁、社会阶层的兴起等等,使得黑衣在西方人类历史上一直以视觉强烈的效果席卷。这样看来,人类穿黑衣的历史,也是与死亡、无限等恐怖神秘宇宙和平共处的历史。
本文作者:亚欧研究寮(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