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后震慑满清的八大刺客传奇野史趣闻

2018-11-01 21:01:19

当革命党面对强大的帝国体制时,便自然产生一种无奈和绝望:清廷拥有组织严密、武装到牙齿的数十万新式军队,而自己则是饷械皆无。于是,暗杀成为革命党震慑清廷、扩大影响的首选。虽然暗杀多以失败高中,但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震慑了满清大员,而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气魄更叫人胆寒。

康有为:派梁铁君暗杀慈禧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感到要推行变法主张,非除去守旧大臣和慈禧太后不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到香港,然后派梁铁君北上入京行刺慈禧。

梁铁君潜入北京后设置联络机关、研制炸弹等,并与康有为保持联络,通信中多用暗语,以致章士钊认为第一信“大谈生意经”,第二信所谈炸弹,“将作何用,亦不可晓”。其实两信所谈的都是与暗杀太后有关事项。虽然一直没有找到刺杀慈禧太后的机会,但梁铁君被捕前,在北京活动非常频繁,为康有为搜集了大量的情报。这些情报使康有为对皇帝和太后饮食起居、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甚至连皇帝诊病的药方都开列齐全。

此时,正值清政府预备立宪,国内政治空气相对缓和,梁铁君于被捕之前不久,向康有为提出转变战略、放弃暗杀。就在梁铁君被杀的那一天,清廷颁布了预备立宪诏书,这使康有为看到了希望。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兴奋地说:“今夕见号外,知立宪明诏已颁,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因此,在梁铁君就义后,康梁彻底放弃了戊戌以来刺杀慈禧、光绪复辟、重返朝廷、实行变法的根本方针,全力投入立宪运动之中。

万福华:蹩脚的刺客不会开枪

1902年,王之春任广西巡抚,主张以让出广西矿产权利为条件,“借法款、法兵”镇压广西人民起义,于是,他便成了革命党首选的暗杀对象。

王之春与淮军名将吴长庆之子吴保初交情深厚,吴保初亦与革命党称兄道弟。革命党就利用他的名义,邀请王之春赴宴,地点在英租界四马路(今福州路)的金谷香菜馆。暗杀团拟定双保险方案:以陈自新为主,携章士钊新购之手枪,乔装为侍者,潜藏在餐馆楼上,找机会下手;万福华等数人,拿着一把旧手枪,埋伏于餐馆楼下,望风接应。

1904年11月19日7时许,王之春按时赴约,马车停在楼下,侍者把他迎至二楼。王之春不见吴保初,令王大起疑心,乃回身疾走下楼。万福华在楼下没听到枪声正在犹疑,忽见王之春跑下楼来,奔向马车。眼看王之春就要逃之夭夭,万福华拔出手枪,冲至王之春身前,抓住王之春的手臂厉声呵责:“卖国贼,我代表四万万同胞对你执行枪决。”万分尴尬的是,他屡扣扳机,竟未能发出一弹。原来万福华等本来是望风的,事先没有试枪,因此事到临头,竟然不知手中枪的用法。一时间观者如云,万福华叫骂之声、王之春呼救之声与群众喧闹之声交织,引得巡警马上赶到,当即将万福华逮捕。万福华被捕之时,仍高声历数王之春的卖国罪行,引起周围一片叫好之声。

此次刺杀虽然蹩脚,却产生了轰动效应。虽然出师未捷,但此次刺杀成了“苏报案”之后又一振聋发聩的壮举,直接激发了革命者杀身成仁的志气。

吴樾:轰击五大臣未果身亡

1905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维新舆论遍及朝野。清廷为了缓和革命气氛,进行“预备立宪”,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革命党人吴樾决定乘此机会暗杀清臣。陈独秀告诫吴樾道:“我一向主张用武力推翻清朝,只是行动要小心。”吴樾说:“好在我没有妻子儿女,只有老父亲有些舍弃不下。这次我回桐城,上了一趟龙眠山老家的坟山。”“不可胆怯,也不可粗心,行动前要作缜密考虑……”送吴樾出门时,陈独秀还一再叮咛吴樾,担心着好友的安全。只是世事难料,陈独秀与吴樾的这次短暂相见,竟成为他们的永别。

1905年9月24日,这天是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的日子。吴樾打扮成仆人的模样,怀揣炸弹,夹在仆人中间大模大样地混进了车站。正当他欲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时,一个卫兵拦住他问:你是跟哪个大人的?吴樾回答是跟“泽爷”(即载泽)。恰好这个卫兵是载泽的侍卫,觉得吴樾面生,顿生怀疑,便拦住了他说:且慢,待我问过泽爷。吴樾恐怕事情败露,急忙从怀中取出炸弹,用火柴燃着引线,他正要把炸弹向车厢内掷去,不料列车已经发动,随着一阵剧烈震动,炸弹被震落在吴樾的脚下,并且迅速猛烈爆炸,吴樾当场被炸身亡,五大臣中绍英伤了右腿,端方、戴鸿慈受了轻伤,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05年,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徐锡麟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他小心逢迎,拜恩铭为师,恩铭引为亲信,1906年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1907年2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原定7月19日举行,因一会党人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党人的一些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恩铭拿办。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别号在列,知事机迫人,遂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举义。谁知恩铭这天有事,要求将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

7月6日,徐锡麟借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仓促起义。晨八时左右,恩铭亲至学堂,正欲点名,徐锡麟呼曰:“今日革命党起事!”恩铭一时愕然不知所措,徐锡麟旋即拔枪向恩铭射击。徐锡麟眼睛高度近视,他向恩铭连发七枪,均非致命处。但恩铭因失血过多,延迟十小时后死去。刺杀恩铭后,徐锡麟率部分学生党人转往军械所,与清军激战至下午四时,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事发后,两江总督端方当即致电安徽清吏,决定将徐锡麟斩首之后剖腹剜心以祭恩铭。次日,徐锡麟在安徽抚院门外慷慨就义。徐锡麟受审讯的时候,桀骜不驯,傲然席地而坐,巡警部左侍郎毓朗追问同党,徐锡麟朗声答曰:“革命党人多得很,唯安庆是我一人。”于是捉笔自书供词,怒斥清廷“以立宪为名,行集权专制之实”。供词落款“光汉子徐锡麟”。审毕照相,徐锡麟笑道:“慢,脸上没有笑容,怎么留给后代?再拍一张!”态度从容傲慢。当晚,徐锡麟被杀,终年34岁。

温生才:当街枪杀广州将军孚琦

广州将军孚琦不学无术,只知游乐,但镇压革命却很卖力,革命党把他列为暗杀对象。1911年4月8日下午,华侨飞行家冯如在广州东门外燕塘地方举行飞行表演,孚琦特地带上儿子前往观看。孚琦乘坐的大轿出城时刚好被革命党人温生才看见。

温生才见到大轿出城,便回去揣了手枪,埋伏在回城的必经之路上。黄昏时候,孚琦在几十个清兵簇拥下,从广州城外向城内行进。当孚琦来到省咨议局附近的麒麟阁商店门口时,温生才突然从茶馆里冲出来,他拨开护卫清兵直奔大轿。未等清兵反应过来,温生才左手扯起轿帘,右手举起手枪,照着孚琦额头就是一枪。枪声把护卫的清兵吓得作鸟兽散,孚琦的儿子乘小轿跟在后面,见势不妙,狂奔进咨议局躲避。温生才怕孚琦不死,又连开三枪,击中孚琦头部、腹部。眼见这个清廷将军已气绝,才从容地甩掉手枪,向城东方向逃去。

孚琦的儿子奔到咨议局里赶紧打到电话向两广总督张鸣岐报告。张鸣岐闻报大惊,急忙调拨清兵包围现场,追捕刺客。很快温生才就被抓捕。4月15日,42岁的温生才就义于咨议局前击毙孚琦的地方。广州光复后,温生才的遗体与林冠慈、陈敬岳、钟明光三烈士同葬于广州红花岗,称“红花岗四烈士”。

林冠慈:投掷炸弹炸伤李准

孚琦被杀不到四个月,清廷水师提督李准又遭炸弹袭击。1911年4月,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革命党人群情激奋,在香港筹组“支那暗杀团”,12个团员分为3个暗杀小组,把李准列为暗杀对象。同盟会会员陈敬岳发愿,誓杀此贼。当时李准率领部队在顺德清乡,陈敬岳化装为乞丐找机会刺杀,日夜跟踪十余日,但由于防卫严密未能得手。回到广州后,他发现李准常自水师公所至行署,陈敬岳决定在半路上炸死他。当时同盟会会员林冠慈也在策划炸李准,二人遂通力合作,分段负责暗杀。

1911年8月13日,林冠慈伪装小贩埋伏道旁,李准坐轿经过,他迅即持弹掷击,炸弹落在轿前,李准被炸受重伤,随从死伤二十余人。反应过来的卫队匆忙还击,林冠慈当场被乱枪打死,年仅29岁。陈敬岳也持炸弹追踪李准乘轿,听到爆炸后,陈敬岳当即撤退,可惜被巡警所捕获惨遭杀害。死后仅二日,广州光复,令人伤悼不已。李准被炸后,心有余悸,在病榻上托人向革命党表示和好。果然,在广州光复前后,李准支持广东独立,并推举胡汉民任广东都督。辛亥后,李准长期隐居天津,1936年卒于天津。

李沛基:炸焦广州将军凤山

此前孚琦、李准在广东遇刺,前者毙命、后者重伤。前来接替孚琦的,是自诩素知兵略的凤山将军。凤山为了防人行刺,行踪诡秘,先抵香港,复转乘军舰宝璧号往广州。预先到达日期也不通知两广总督张鸣岐等人,只派人密告一个关系亲近的中级军官接驾。但其抵岸的时间地点为革命党人侦悉,革命党人周之贞详细分析其入城必经的几条路线,最后决定在仓前街成记洋货号设伏。周之贞考虑到林冠慈以小炸弹炸李准不死的教训,遂专请刘思复的“支那暗杀团”协助,制成十五磅以上大威力炸弹三枚,因过重不宜投掷,又在楼檐下斜置一木板,做滑弹之用。

1911年10月25日,凤山抵达广州,乘八抬大轿向将军衙署而来,早有线人飞报伏击者,使其做好准备。这时成记洋货店所有人众均已撤离,只留李沛基一人在顶楼做投弹任务。看见凤山一行已到店前,李沛基扳动机关,三弹悉数滚下,不偏不倚落在队中。轰然巨响,凤山座轿炸翻至半空,街石炸裂,店铺受震坍塌,卫队几乎全部死伤。次日,广州各报纷纷以号外详加渲染,并刊出凤山焦尸照片,这时武昌起义已爆发十几天,清廷官吏更加魂不附体。

彭家珍:除掉“鹰派”干将良弼

武昌起义以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方各省纷纷宣告独立,各国侨领也皆联名驰电,要求清廷早改国体、安定大局。皇帝年少,隆裕太后张皇失措,一夕数惊,朝廷的顽固亲贵,如载涛、载泽、善耆、良弼、铁良等,便发起组成了宗社党,一心主战,要和革命党一决高下。宗社党既如此嚣张,如此“鹰派”,革命党决定以非常手段除掉良弼。

授命刺杀良弼的是24岁的四川人彭家珍,他曾在奉天讲武堂任职,知道该处监督崇恭与良弼有交往,便印制了崇恭的名片。1月26日晚间由绝密情报得知良弼次日出席重要军事会议,彭家珍即返寓取出炸弹和手枪,赴皇宫外东华门静候。良弼出宫,卫队森严,未及下手。彭家珍乘马车尾随至良弼住家,等他下车,即取出名片抢步求见,良弼听说崇恭求见,下车端详,发现来人不是崇恭,转身想走,已经迟了。彭家珍掏出炸弹,猛力掷出。一声巨响,卫队死伤数人,彭家珍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死亡。良弼被炸断了左腿,血流满地。良弼被抢救了2天,请日本军医做了截肢手术,终因伤重,不治身亡。吵闹一时的宗社党也作鸟兽散。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距离良弼之死仅隔半月。

本文作者:历史很好玩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