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十二个“绯闻美人”究竟是谁?野史趣闻

2018-11-01 19:10:25

作为“史上最勤勉”的皇帝,45岁才登基的雍正在他13年的执政生涯里,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复杂而矛盾的评说。

在雍正众多的疑案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是他的继位过程,二是他的意外死因。而近几年,随着《甄嬛传》等宫廷剧的热播,人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

“雍正的皇后是谁?他的嫔妾到底有多少?”

浩如烟海的故宫博物院典藏,正一点点为我们揭开清朝历史的神秘面纱。

两个月前,因故宫大修,养心殿260多件文物首次离开紫禁城,在首都博物馆第一次公开面众,“走进养心殿”一时引爆观展热潮。

在这个近距离还原清朝皇帝日常的特展中,有一组美人屏风,早在它展出前,就曾引起过一段和雍正的“绯闻风波”。这组美人是谁?她们和雍正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十二美人图”画的是什么?

1950年的一天,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清点库房时,意外发现了一组巨大的清宫旧藏——12幅古装美人图。每一幅画布都高近两米,宽近一米,尺寸仿若真人一般。在品质精美的绢底上,工笔重彩的清娱情景栩栩如生。

博古幽思

斑竹椅上的美女正在垂目沉思,她身边是陈设器物的多宝格,摆有“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青铜觚、玉插屏等,都是当时最盛行的陈设器物,颇有皇家的富贵气派。

立持如意

庭院内繁花似锦,美女手拿竹雕灵芝如意,在惬意地欣赏花团锦簇的各色牡丹。作为“百花之王”,牡丹雍容华丽、香味浓郁,并有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

持表对菊

八月是菊花盛开的最佳季节,图中美女身旁的书案上插着鲜美的菊花,点缀了室内的素净优雅,而她手里的珐琅表又反映出当时西洋物件已经逐渐成为了宫中的时尚。

烛下缝衣

古代衡量女子讲究“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其中“妇功”指的便是女红。图中的美女在红烛摇曳中行针走线,若有所思。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画面之中。

烘炉观雪

寒冬里的宫中又别有一番风韵,轻掀帐帷,观雪赏梅,望着遇寒不凋的生灵,些许会被尽情绽放的顽强生命所震撼,所感动。因梅花有五瓣,所以“五福花”常被人们用以寓意幸福、长寿和吉祥。

倚榻观雀

冬去春将来,美女斜倚在榻上,把玩着合璧连环,室外喜鹊鸣叫喳喳。不知她是因宫内的孤苦而落寞,还是在期盼“只羡鸳鸯不羡仙”中遐思。画中的背屏上书满了“寿”字,有祈寿延年之意。

十二位美人都身着汉服,除了品茶、观书、沉吟、赏蝶暗示的寓意,还有很多细节藏匿着隐喻。随着相关学者的逐步研究,这组魅力美女背后的疑问越来越多了。

“十二美人”与雍正有何关系?

关于《十二美人图》的第一个谜团,是她们的作者到目前为止还没能确定。有人根据绢画的构图和用笔,猜测是给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画像的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但清初几位内廷著名画家的画风都与此相似,并不能确切指认。

其次,这十二位美人的身份也一直是未解之谜的要点,她们究竟是宫中普通的仕女?还是身份显耀的皇室贵族?研究者经过反复研究,竟将谜团的答案直接指向了当时的皇帝——雍正

首博“走进养心殿”特展

究竟画中哪些细节暴露了和雍正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祝勇老师曾在文章中写到,《裘装对镜》这幅画中的闺房里有一架书法屏风,上面有“破尘居士”的落款,还有“壶中天”“圆明主人”两方小印,这些都是雍正(胤禛)在1723年登基以前所用的名号。而书法屏风上写的诗,查对《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正是雍正皇帝的诗。

裘装对镜(局部)

因此也有人推断这幅图画中的女子,原型为雍正的第一任皇后乌拉那拉氏,此女是康熙赐给当时还是皇四子胤禛的元配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孝敬宪皇后,死后和雍正合葬在泰陵。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实有后妃30人,究竟十二美人是不是在不在她们其中呢?

黄苗子先生早在1983年就曾断言,这些美人都是雍正的妃子。因为她们服饰华贵,品味脱俗,室内摆设也风雅考究。反复观看的话,又不难发现每幅中都有雍正喜爱的竹子。因此,她们绝不是宫中普通的仕女。

但3年后,朱家溍先生从清代内务府档案中发现,档案把组图称为“美人绢画”,根据惯例,妃子应当被记为“某妃喜容”“某嫔喜容”,称为“美人”颇显不敬。加之当时朝廷对后妃画像的控制十分严格,与仪式性的后妃肖像相比,《十二美人图》中动感妖娆的女性实在不是后妃身份。

首博“走进养心殿”特展

“十二美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关于十二美人与雍正的确切关系,至今也无从考证。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们竟又有了一个意外地发现。

“消夏赏蝶”中的女子为何在《胤禛行乐图》中出现了?十二张图画里其实只有三个人的相貌?她们的面容、神态、动作,为何与宋代盛师颜《闺秀诗评图》中的女子极其相像,连垂放在体侧的葱葱玉指,都如出一辙?

首博“走进养心殿”特展

在祝勇看来,最合理的解释是,自魏晋流行列女图以来,历经唐宋,直至明清,我国古代对美人的画法早已定型,因此,这组美人图其实是经历了一场格式化的过程。

目前看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套图本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装饰画,雍正当年十分欣赏它,专门传旨将画从屏风上拆下,妥善保管,藏于宫内。而关于拆除的原因,也有另一番解读。

雍正即位后一方面尊崇汉文化,推行“华夷无别”,这是文化的法则;另一方面,他谈“明”色变,大兴文字狱,手段残忍,这是政治的法则。12幅美人图中,每一幅都透露着心灵上的寻寻觅觅、无拘无束和放纵的自由,这毕竟与宫殿的规则格格不入。雍正或许也害怕这会间接表露他内心的孤独、纠结和隐密,因此才下令将图拆下。

首博“走进养心殿”特展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他还在圆明园照常听政,只是小觉不适,卧床不久就猝然离世。官书没有记载暴死的详细原因,一说是被文字狱冤死的吕留良女儿刺死,二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三说是被丹药毒死。这些猜测无法定论,这是雍正留给世上的最后一个谜。

历史纷纭,史料难全,唯有留存下的实物是时间永恒的证人。庆幸《十二美人图》中绚丽的文化回馈了岁月的魅力,带我们领略到了那个远去时代的风采。

本文作者:北京传奇(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