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玄武门之变的真相!野史趣闻
公元626年,在刚刚建国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二皇子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朝见李渊,说太子谋反。李渊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牵连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这件事情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总结以下基本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是自卫之说。秦王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史记记载李世民在灭隋兴唐的大业中劳苦功高,展露出雄才伟略,使太子李建成搞到了威胁,面对有可能失去太子之位的危险,于是一场兄弟内斗的戏开始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一直在暗中谋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不久,李世民还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几杯就腹痛难忍,回府之后吐血,差点死亡。而此次他们进宫也是为了弹劾李世民,李世民为了自卫,被迫先发制人,不得已发动政变。其实玄武门之变是迟早的事,若不是李世民先下手,躺在血泊中的就是他了。
二是有预谋的杀兄篡位之说。李世民主动发难是蓄谋已久的,并不像其它史书所说的那样是受害者,在李渊诸子中,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封建君主的规律,应该是太子建成,李建成已然成太子了,如果不发生意外,储君肯定是他自己。而在李渊起兵之前就答应了李世民,如果我们建立唐朝,我当立你为太子,在接下来的反隋兴唐的战争中,李世民也的确立下赫赫战功,但李渊却没有立他为太子,他怀恨在心。况且他不甘心,不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秦王,开府之后,手底下有一帮治世之能臣,其权威已经可以超过太子了,手底下还有很多出生入死的将领,他想自立为帝,遂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而逼迫李渊退位。《资治通鉴》就说李建成能有“泰伯之贤”,李世民能有“子臧之节”,互相礼让,“则乱何自而生矣”。对于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司马光也遗憾的表示:贻讥千古,惜哉。
三是李渊的暗中相劝之说。认为李世民的篡位之心,得到了李渊的默许和暗中支持。李建成与李世民虽才识具备,但太子却贪图酒色,性格有点懦弱寡断,不如李世民坚韧果断,李渊早有意传位与李世民,到根据封建礼法废长立幼是不合礼制的,又加之太子已经培养了亲信,如果改立太子,必定会激发兵变,所以为了改立太子,李渊策划了这场兵变。李渊其实一直小心的保护李世民,如先封他为天策上将,后又给他兵权去出征突厥,最后更把兵权交给他了,还准备把富饶的洛阳赐予他做封地。李建成他们几次想要李渊杀害李世民,都被他否决了,这些都为这一说法提供了佐证。
这些说法各有道理,很难判断是非,但历史就是这么迷人,只有经历过那段事情的人才知道真正的真相是什么,这个迷就让后人来自己判断吧!
本文作者:历史家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