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流血政变“玄武门之变”,至今迷雾重重,来探索历史的真相野史趣闻

2018-11-01 17:35:09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登上皇位的跳板,围绕着这场事变也有许多迷雾。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凌晨,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不料二皇子秦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为尉迟敬德所杀。

然后,李世民诛杀了两家老小,并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李渊随即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在玄武门演出了一场杀兄夺位的悲剧,登基做了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史料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欲加害李世民,李世民出于无奈才发动兵变。

作为皇帝,当时的史料当然会倾向李世民,然而“玄武门之变”并不像史书说的那么清楚,围绕这次事变,有几个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问题之一:谁是“玄武门之变”的始作俑者。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生有四子。三子李元霸早死,长子李建成通常留居长安,协助高祖处理军国大事。次子秦王李世民领兵出征,统一全国。随着李世民在征战中屡建功勋,威望日增,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二人争夺皇位的斗争日趋明朗化。在这场斗争中,四子齐王李元吉一直站在李建成一边。

有人认为,玄武门之变虽然是李世民策动的,但它却是由李建成酿制,李世民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先发制人的对策,李建成是自食恶果。据《资治通鉴》载:“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人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夏季当李渊去宜君县仁智宫避暑,李建成乘机私下令庆州都督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欲以为变”,企图用武力除掉李世民。为此,李世民曾言:“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呼!”

也有人认为,玄武门之变是同室为争夺皇位的相互残杀,其始作俑者乃秦王李世民。据《旧唐书》记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平定王世充期间,李世民与秦王府记室房玄龄拜访了一位远知道士,道士对李世民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李世民听后便渐渐增强了取代李建成当太子的念头,据此推断李世民以发动兵变来铲除李建成也是有可能的。

问题之二:唐高祖倾向于谁?

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长期明争暗斗过程中,高祖李渊倾向于哪一方呢?有人觉得,李渊倾向于李世民。据史籍记载,太原起兵以后,李渊就曾对李世民许诺过:“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事变发生时,有人将消息告诉李渊并表示支持李世民称帝,李渊当即回答:“善,此吾之夙心也。”可见他倾向性是何等明显。

也有人认为,立长子为帝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李渊其实是支持李建成的,只不过李世民是成功者,由他当政时期编写的史籍,当然会进行种种有利于他的修饰,史籍上关于李渊倾向于李世民的记载大多出于贞观史臣们的虚构。

问题之三:李渊为何让位?

玄武门之变刚刚过去,唐高祖李渊就将帝位让给了李世民,此举是非常罕见的。对于李渊让位的原因,有人认为,李渊自从称帝后,生活日渐腐化,不愿再勤于政事,想要坐享清福,于是把皇帝之位让给了李世民。

也有人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朝廷的军政大权实际落入李世民手中。心有余悸的李渊,为了避免落得隋文帝一样的下场,于是采取了主动将皇位禅让。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李世民暗中或许还对其父进行过威逼,令其交出权力。不管怎么说,既然李世民掌握皇权已成定局,李渊让位实属不得已的做法。

也许历史的真相已随古人淹没在尘埃里,等待后人去探索和发现!

本文作者:明月照冰心(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