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丽:巧手制作蔬果盛宴野史趣闻


阳春三月,杨柳拂面,莺燕纷飞;夏雨微微,芦苇未动,青蛙成对;秋高气爽,金麦低头,大雁南飞;冬雪滑落,寒风凛凛,冬梅怒放。苹果、白菜、芒果、萝卜、西红柿、方便面……就是这些我们平日里司空见惯的蔬果,在有想法的人手里,却以另一番模样与我们见面了。李东丽,用她的一双巧手和奇思妙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场以蔬果为素材的视觉盛宴。
记者 崔明飞 通迅员 张晓英
阳春三月,杨柳拂面,莺燕纷飞;夏雨微微,芦苇未动,青蛙成对;秋高气爽,金麦低头,大雁南飞;冬雪滑落,寒风凛凛,冬梅怒放。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眼前闪过,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制作而成?苹果、白菜、芒果、萝卜、西红柿、方便面……就是这些我们平日里司空见惯的蔬果,在有想法的人手里,却以另一番模样与我们见面了。李东丽,用她的一双巧手和奇思妙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场以蔬果为素材的视觉盛宴。
1
李东丽,今年四十三岁,我市阳原县人,在县医院从事护士工作二十余年,是平日里别人眼中的温和护士,家人眼中的贤妻良母。
从未有人发现,虽已年过四十,她却还有一颗少女心,平日里尤其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许是受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的母亲影响,又或许是受巧手父亲的熏陶,她骨子里有点文艺青年的气息,愿意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与物。
两年前,李东丽开始看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一看便停不下来。古人是怎样将眼前美景和心中的感受用短短几句话表达出来的?看得多了,她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在古诗上做些文章!有了这样的想法,李东丽看什么似乎都有了诗意,看到柳树发芽,想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荷花盛开,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看到荷花下的小鱼,想到了“鱼戏莲叶间”……
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美丽的诗句表现出来!彼时的她,正在天津陪孩子读书,平日里打交道最多的,便是超市和商场,看到最多的就是蔬菜和水果。何不用这蔬果进行创作?
2
想法成熟后,李东丽很快地付诸实践。既然准备做,那就先买些新鲜的水果吧。芹菜、苹果、黄瓜……一大堆买回了家,可真要动手做,她却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怎样表现“红掌拨清波”?那肯定得有鹅啊,鹅得有红掌,还得有绿水。这白鹅要用白色的蔬菜来做,白萝卜不错;这红掌用胡萝卜就可以;这绿水呢?萝卜皮儿似乎颜色适合……
一番构想之后,她方能动手创作。而这已是她回家后六七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白萝卜变白鹅,需要将白萝卜去皮,切成薄片,刻出鹅身、头、翅膀的形状;萝卜皮儿变绿水,需要取平滑、颜色一致的地方,刻出细细的水波纹长条。只有鹅和水,画面稍显单调,再配些荷花会更好看。这荷花用什么做?就紫葱头吧,紫色的边,白色的芯儿,正合适。最后,再加上几枝垂柳,效果就更好了。待到一切材料都准备齐全,将它们拼在盘子里,一幅美丽的蔬果画就成型了。若是拼的过程中发现哪里不合适了,再做局部的调整,就能让作品更完美。
刚刚开始创作,李东丽总是需要先确定诗句,然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相应的画面。对她而言,诗句是现成的,但这创作还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地做得多了,她就会在不经意间随手做出一幅画,画儿也很美,再考虑为它配一句什么样的诗。
对于平日里很少做饭的李东丽而言,刀工可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能够将蔬果切得薄厚、大小均匀,她不知浪费了多少土豆。
3
“这个作品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保存。不论当初花了多大的功夫,多少心思,最后都只能通过照片的形式被保存,实物始终无法被留下来。”谈到自己的作品,李东丽稍有些遗憾。
即便不能保存,也丝毫不能减少李东丽对创作的热情。从最开始的诗词系列,到之后的卡通系列,她不知道买了多少蔬果,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作品,只知道创作完后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然后再把它们吃掉“这样它们就变得永恒了不是?它们被我彻底收藏了”,李东丽调侃道:“就连平日里不怎么爱吃水果的孩子,现在都变成水果达人了。”在天津的陪读时光,蔬果画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两年的时光过得很快,现在李东丽回到阳原继续她的护士工作。没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她的作品也变得少了,但身边却有更多的人支持她了。“下一步,我就想着创作一套滑雪系列蔬果画”她想着。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本文作者:张家口新闻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