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当初是如何看中韩信的呢?野史趣闻
秦末,天下战乱,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韩信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去投奔了已经起兵的项梁。可是来到项梁的部队里边也并没有很受赏识,只是众多来投奔的人之一。默默无闻。后来等到项梁死了之后,顺理成章他这部队又归了项羽了。项羽给他升官了,让他当郎中,就是有一点点的权利了。可是韩信很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没理他,于是韩信对项羽也失去了信心,然后找了一个机会投奔了刘邦。但是当时也不是做什么大官,只是一个仓库管理员,仍然默默无闻。

如果一直这样,韩信这一辈子好像也就这样了。可是很快命运发生了改变,韩信碰到了他第一个伯乐,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夏侯婴。韩信又一次犯事了,按照当时的处罚是要斩首。韩信就看着监斩的夏侯婴,说了一句话,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他为什么要杀壮士!夏侯婴一听,这人说话不同凡响,再仔细一打量,高高大大很壮,好像有点意思。就把韩信给放了,然后跟他交流,说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壮士吗?韩信说,那当然了,我不是壮士,谁是啊。夏侯婴说,你有什么能耐!韩信又开始夸夸其谈。夏侯婴觉得不错,于是向刘邦推荐韩信。但是到这为止,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刘邦只是让他提升了一点官职,担任了一个管理粮饷的位置。

我们知道在一个军队里边来说,管粮饷位置是很重要的,但是只需要你听话就行。虽然韩信在这仍然不受重用,却有一个机会碰到了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往往在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们会说认识了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但是对于韩信来讲,他所认识的这个人,对韩信人生的影响可不简简单单是提携他。后来他也死在了这个人手里面,这个人就是萧何。

为什么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的故事。韩信成为了能够管理粮饷的官员,他就已经是中层,等于说有机会结识萧何这种高级官员,有的时候他和萧河呢也进行交流。萧何觉得韩信这人有东西,虽然没文化,可是很有才华,对他非常欣赏。

等到时间再推移,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到封地去就任的时候,身边有几十位将领带着人跑了。韩信也是其中一个。为什么他也跑?是因为萧何曾经多次在刘邦面前推荐过自己,但是刘邦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他觉得跟刘邦混也没前途,走了。别人走,萧何可没太在意,但一听说韩信走,萧何不干了,这怎么能走?这是个人才啊,所以他连招呼都没打,直接就去追韩信去了,这就是月下追韩信!

萧何跟刘邦是好朋友啊,别人走无所谓,可是萧何不能走,这是刘邦非常器重的人。所以当萧何没向自己通报,直接跑出去军营,马上就有人跟刘邦说了这件事,说萧何也走了,刘邦一下子就怒了。气的摔桌子,也没办法,追不回来。结果两天之后,回来了,回来一见刘邦刘邦对他也是发脾气,你跑什么,我怎么你了,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

萧何说了,你误会了,我哪敢跑,我是在追逃跑的人。刘邦说,你追谁去?啊有谁值得你去追?萧何就说韩信,他不说韩信还行,一说刘邦怒了,说,你别骗我了。你追什么韩信,你就是想跑。你要是真想追,追点有用的人,那些有战功的军官走,你不追,你追什么韩信,你不就是撒谎。结果萧何非常淡定,说跑的那些军官我为什么没去追?我不在乎。那种军官很容易,咱们就能再找得到。但是韩信不一样,韩信是国士无双,就是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这是这个成语的来历。大王如果你只想做汉王,你还真用不上他。可是你要是想夺天下,除了韩信,你再也找不着更好的人了。所以你说我应不应该去追?刘邦说,我当然是想得天下。我当然想回到老家当王去,谁愿意呆在这个破地方?萧何就说那既然是这样的话,你就赶紧重用韩信。你别看我现在已经追回来了,但是你要是不给他一个满意的职位,早晚还得跑。

刘邦一听,你怎么就相中她了?行行,我看你的面子,我让他当一个大将吧,萧何说这行,但是咱们得挑一个好日子,按照任命大将的正式礼节来办。这才能把韩信留下来。当萧何跟刘邦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邦心里边是相当不服气的。你韩信有什么?但是他信任萧何,信人不疑疑人不信,这也就是刘邦成功的所在。于是下令,大家挑个好日子。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要任用一个大将,等到仪式举行的时候,刘邦在上面宣布,我任用的大将是韩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对韩信这件事上,萧何是一个伯乐,而刘邦的用人不疑也为后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文作者:尔格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