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历经13年,给我们带回来3样东西,至今非常普遍野史趣闻

2018-11-01 14:31:10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那么张骞又经历过什么不为人知的艰苦历程?同时又给我们带回来什么,让我们使用至今?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自刘邦建立汉朝开始,就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开始刘邦的白登山被围,之后文景之治,虽然让汉朝积累起了对抗的资本,但也以公主和亲为代价。直至汉武帝时期,为了逆转汉朝的不利局面,开启对匈作战。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汉武帝经常接见投降的匈奴人,在一次接见过程中不经意间了解到一个信息:匈奴人与月氏国打仗时,残暴的将月氏国国王的头颅砍下来当酒杯,使得月氏国人民非常痛恨匈奴人。现在月氏人因为没有力量对抗匈奴人,因此被迫往西迁移生活,但是月氏国人民时时刻刻想着复仇匈奴人。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计划联合月氏国,一起对抗匈奴人。但是他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找到一名勇敢有担当的人来完成。于是,汉武帝在全国颁布了一项告示,召集有胆量的人来应征使臣。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这个时候有一名年轻人看到告示后想:出使月氏国,是为了联合月氏国共同来对抗匈奴,利国利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就去报名。这名年轻人就是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

汉武帝非常高兴,任命张骞作为出使月氏国的使者。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使团踏上了去往月氏国的道路。不巧的是在途径匈奴境内的时候,被匈奴人发现并扣留了他们。在被困匈奴的期间,张骞仍旧不忘使命,一直想法逃脱。终于在趁着守卫松懈的时候,逃出了匈奴境内。一直往西,途径大宛国、康居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月氏国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虽然见到了月氏国国王,但是现在月氏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和平生活,生活富足,已经不想去复仇。张骞在月氏国足足待了一年之久后,自始至终没有说服月氏国的国王,最后决定先返回汉朝。在归途中不幸又被匈奴人给抓住,万幸的是此时匈奴人正在忙于内乱,无暇顾及张骞等人,张骞最终逃回到了长安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历经了13年之久,归来时张骞已经老了许多。汉武帝见到阔别已久的张骞回到长安,非常高兴。虽然张骞等人没有完成出使月氏国的最初目的,但是给人们带回来了许多西域的见闻。让人们了解到汉朝往西还有许多国家,并且西边国家的人们也向往和东方的汉朝建交。之后,汉武帝又多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各国也派使臣出使汉朝,互相来往逐渐频繁。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张骞:“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张骞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西域人民与汉朝的贸易往来,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融合,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汉朝之前,中原地区没有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这3种食物,经过丝绸之路传到长安,至今人们普遍种植食用

本文作者:火焰星影视(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