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中十大死不瞑目的人物野史趣闻
第十:汉献帝
汉少帝时,宦官专政,大将军何进为了夺权,不听曹操劝告,召西凉军进京诛杀宦官,因此导致了天下大乱,西凉军阀董卓进京后,废除少帝,拥汉献帝刘协即位,董卓自封相国,秽乱宫廷,专权欺主,后来司徒王允与义女貂蝉巧施“美人计”,董卓被自己的部将吕布所杀,京师大乱。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又挟持献帝,所幸被国舅董承和将军杨奉救出,刚出虎口的献帝转眼又被曹操接到许都,从此曹操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义旗帜,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位,上演了“禅让”大戏,着实羞辱了汉献帝一番。回顾了刘协的一生,他几乎没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情,一辈子都是别人的玩偶,傀儡,而且就算他有中兴汉室的才能也注定施展不了,汉献帝的悲剧在于,他的人生失去了一切可能性。
.

第九:马超
马超少年成名,有锦马超之称,马超的父亲马腾和自己的几个兄弟都被曹操所杀,后来与韩遂起兵报仇时,又中了曹操的“反间计”,导致自己的妻儿老小都被杀尽,马超战败后投奔张鲁,结果又被猜忌,直到最后投了刘备,可刘备也并没有委以兵马重任,所以马超四十多岁的时候就郁郁而终了。马超少时名震天下,可后来人生却很不得志,尤其是杀父之仇,到死都没有报,真可谓死不瞑目。

第八:魏延
刘备攻下汉中时,要任命汉中太守,众人都以为是张飞,因为蜀汉有三块地最重要,荆州,益州和汉中,荆州是关羽镇守,益州是本部,那么汉中自然是刘备另一个兄弟张飞镇守最为合适,结果刘备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是刘备的心腹将领,是先主手下最主张伐魏的将领。刘备死后,诸葛亮兵出祁山,魏延请求施行他的“子午谷奇谋”,这个军事计划具体内容是魏延亲自率军取道子午谷,急行军只要十天就可以抵达长安,只要取得长安,那么伐魏几乎成功了一半,这个计划风险很高,故而不被诸葛亮采纳,魏延郁郁寡欢,当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魏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先主和武侯的遗志继续北伐,可这违背了武侯的撤军命令,他与杨仪发生矛盾,于是杨仪诬告魏延谋反,魏延在回成都的路上被马岱杀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成了泡影,这个计划也让千百年后无数人争论不休。.

第七:周瑜
周瑜与孙策自小就是好友,与孙家兄弟有“升堂拜母”的情谊,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欲扫平江南,一片降声中周瑜坚决主战,'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后,周瑜为了东吴的发展,前往巴丘,欲攻取西川,不料却突然病死了,周瑜是东吴争夺天下最后的战略制订者和执行者,他死之后东吴再也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和实力了。

第六:关羽
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想要迁都避其锋芒,“武圣”达到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却被躲在一旁的东吴咬了一口,在关羽倾全荆州兵力攻打襄樊时,东吴大都督吕蒙却突然袭击了后防空虚的荆州,最后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死于东吴宵小之手。关羽北伐,打的曹魏连连败退,眼看汉室复兴有望,桃园结义的誓言即将有实现的可能时,却被人暗算,留下千古遗恨,失去荆州后,蜀汉国力大损,复兴汉室的希望也就此成了泡影。

第五:张飞
关羽死后,张飞在阆中整军,要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他因为思念义兄,整日嚎哭,又加上饮酒无度,醉后就鞭笞部属,部将范疆张达怕被张飞惩罚,趁着夜间张飞熟睡时把他杀了,因为张飞睡觉时眼睛是睁开的,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不瞑目”,张飞急着为兄弟报仇结果却因此被人害死,首级还被叛将送到了东吴。

第四:刘备
桃园结义许下誓言,三兄弟要共扶汉室,平定天下,可当刘备终于建立霸业时,两兄弟却接连遇害,于是刘备失去了理性,忘记了国仇是曹魏,倾全国之军讨伐东吴,丞相诸葛亮和将军赵云由于反对他讨伐东吴,被留在后方,最后东吴大将陆逊营烧七百里大败汉军,蜀汉国力大损,刘备觉得无脸回成都去见自己的臣子,留在了白帝城,郁郁得病,病死前,他召丞相诸葛亮来托付后事,然后带着兄弟血仇未报,汉室未兴的遗恨去世了。

第三: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然后就是鞠躬尽瘁二十七年,诸葛亮上半生学习治国统军之学,下半生戎马戎马倥偬,为了先主的遗愿,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万事都亲历亲为,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让无数后人读史读到这时都掩卷哭泣。

第二:姜维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姜维本为魏国降将,因诸葛亮对其有知遇之恩,于是姜维也走上了自己恩师的路,九伐中原,虽然国力对比悬殊,但是姜维的确才智超群,依然使魏国不敢轻视偏安的蜀汉,邓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不料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懦弱,开城投降,姜维依然不放弃,投降钟会,谋划了一计害三贤的事件,差点成功复国,可惜计谋执行不密,元宵之夜被杀死在蜀汉宫廷之内,姜维在后主投降的情况下依然执着不放弃,堪比其师诸葛亮,拔剑自刎前他大呼:“吾计不成乃天命也。”真是死不瞑目了。

第一:无名氏
史书里能出现名字的人只有千万分之一,而更多的普通人则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没有人记得跟在刘关张后面冲锋的士卒姓甚名谁,可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理想和英雄志气,英雄的史诗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血写就的。
本文作者:今史碎念(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