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徐霞客的足迹,梦回古白濮地野史趣闻

东日、西海、北雪、南云,四者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鸡足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天,实首海内矣!
——《鸡足山志》
不知你还能不能记得,在2015年时,网络上被沸沸扬扬讨论的一封辞职信是这样的:

河南一名中学女心理教师在自己11年的教职生涯之际,毅然在辞职信上写下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热议和共鸣。之后的时间,她花了两年时间旅行,周游祖国的锦绣河山。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400年前的明代,一位江苏少年立志游遍四方,从1608年起,他独自离家徒步跋涉,走过万里江山,“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这个人便是徐霞客。

自他22岁踏上路途,直到54岁病逝间的三十多年里,他坚持徒步游行考察,不顾艰难险阻,出生入死,最终著成《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理考察研究先驱。
—志在四方,止于宾川—
徐霞客曾多次踏足滇西,而宾川也是他的地理考察生涯的终点。

宾川古为白濮地,历史悠久,位于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十分适合水果的种植,如果你来到宾川坝区,道路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葡萄架,一片连着一片,因此又被称作“高原吐鲁番”、“南国葡萄城”。

徐霞客曾先后两次探访宾川,著有数篇游记,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无数鲜有人至的奇山峻岭,大理宾川县的鸡足山便是之一,其中的《鸡足山志》也是《徐霞客游记》的最后一篇,在这篇压卷之作中,徐霞客对鸡足山这样描述道:
“东日、西海、北雪、南云,四者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鸡足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天,实首海内矣!”

这是说,若能登顶鸡足山,便可于东方观看日出,西方遥望苍山洱海,北方瞩目玉龙雪山,而南方又可远眺祥云。一座鸡足山便可把四种奇观尽收眼下,不得不说,就算是踏遍万千山河的徐霞客也对鸡足山的绝妙之景感到赞叹。
—古树之麓,雄险奇秀—
鸡足山,古名九曲山、青巅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川县西北部,后因其山的形与势而得现名,“顶耸西北,掉尾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故称鸡足山。

鸡足山最高峰的天柱峰海拔高3248米,自山麓至顶高差近1500米,山景风光可谓雄险、奇秀。这里生长着茂密苍翠的树木和郁郁葱葱的花草,又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而常年幽隐于云雾缭绕之中。

除了景色绝妙之外,据相关研究,从蜀汉时期开始,便已有佛教文化传入鸡足山并生根发芽,又因其地理位置和聚居民族繁多的特殊性,这里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交汇之地,山中寺院林立,自古便香火不断,从来都是僧人静修的首选之一。

在位于鸡足山满月峰的悉檀寺附近上山栈道旁,一棵被称为“古树之王”的栎树静静随风晃动枝叶。

据考,它至少已有700年的树龄,历尽世间风霜,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古树的主干直径约4.5米,中部横空,侧面有一洞高3.5米,中间可同时容纳20余人,游人上山行至此处,无不驻足观看欣赏,叹为稀有。
于是,可能由于鸡足山位处地区较为偏远而山势又奇险难登,或是受浓厚佛教“不杀生”文化的浸养,山中森林的树木辛免于人类的滥砍滥伐,树龄大多达到百年以上,甚至早已伫立近千年,成就了民间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
本文作者:古镇民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