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徐霞客在贵港的足迹野史趣闻

2018-10-31 22:33:31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号霞客,今江苏江阴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探险家、地质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历时34年游览名山大川,写下《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游圣”。我国在2011年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1636年九月,徐霞客开始了他最长时间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远行: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途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最后抵达云南。西南万里遐征的四年时间里,徐霞客在喀斯特地貌最典型、形态最丰富多彩的广西逗留了几近一年时间,写下超过20万字的《粤西游记》。

贵港北山,主峰大平天山海拨1157米。

1637年七月二十日,从柳州顺江南下经大藤峡,翌日夜泊桂平大北门,留静闻和尚和仆人顾行两人寓南门驿前(两人在之前湘江遇盗后受伤行动不便),徐霞客便雇当地一担夫开始了他计划中的白石、勾漏、都峤三山环大容山游,前后共16天。

八月初十日,在桂平城南门始溯郁江西行三十里到达社步镇时,徐霞客记述道“望白石亭峙东南,甚近”,这是徐霞客第三次描绘这一桂平南域的天然地理坐标。后再行三十里,宿于镇门。

八月十一日,“未曙而行。二十里,白沙,又过五里登涯,”至此,三人从桂平南门一起乘船到白沙后,分水陆两路,一路是静闻与顾行两个病患沿水路继续乘船西进,一路则是徐霞客一人弃船徒步去游览罗丛岩。他们约定汇合的下一站是贵县南门。

白沙罗丛岩

从白沙登陆后,徐霞客一路渡桥汲溪,并与平南乡贡梁凌霄共游了罗丛岩。随后从罗丛岩抵达厚禄,欲趋平碣(今贵港大圩),因为“厚禄西南,乃往贵县大道”。但从厚禄到大圩尚有三十里地,“中无人烟可以托宿”,便在厚禄之北的安禄营宿夜。

北山是莲花山脉、龙山山脉的统称。

在这天的日记里,徐霞客写下了大容山系与莲花山系间的关系:“罗丛岩西北有崇山横亘,东北自浔之西山,西南自贵之北山,二山两角高张,东西相距百四十里,中间峰峦横亘,翠环云绕,颇似大容。盖大容为郁江南条之山,界于绣、郁两江之间;而此山为郁江北条之山,界于黔、郁两江之间。”徐霞客将桂平西山与贵港北山之间这块桂中大瑶山的余脉莲花山脉与刚刚游览完的大容山脉做了对比:都是绵延横亘的群山,都有东西极高点,同时一针见血地将两大山系的分水岭功能作了准确的定位:大容山是郁江水系和北流江水系的分水岭,而莲花山则是黔江水系和郁江水系的分水岭。

在安禄营,徐霞客在当天的日记中还写道:“安禄东有土山,自东北转西南,南抵浔、贵滨江诸山止,其中夹成大坞,映带甚遥,平畴广溪,迤逦西南矣。”这是徐霞客环游大容山四麓后抵贵桂交界的厚禄时所看到一马平川的郁江平原。

龙岩山全景。

八月十二日,中秋节前三天,“自安禄西南行田塍间”,行十五里路后,“有碑大书为贵县东界,又八里,直抵石山下,是为平碣圩”。“平碣之东,石峰峭方,日大岩山,有岩甚巨,中容数千人。其南又突小山,低而长,上有横架之石,若平桥高悬,其下透明。小山之西,平碣之南,为马鞍山,亦峭耸而起,此皆平碣之近山也。”这段文字是描述徐霞客游览大圩龙岩风景区。

龙岩为贵港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此这位中华游圣抵达龙岩的47年前(即1590年),明代贵县知县林朝钥在龙岩洞口刻有“古怀第一山”五大字,尊崇龙岩为贵港(古称怀泽郡)第一名山。

明代“古怀第一山”、清代“东方巨观”摩崖石刻。

徐霞客除了游览考察大圩的近山,还在大圩眺望了远山“南望诸峰之麓……分岐竞异”,结果问路人“始知即为贵县之东山也”。《徐霞客游记》中对贵港市辖区内叙述最详细的景点,当属东山诸峰,描绘了东山怪状纷错的各式石山,对新妇岩描绘最为逼真写实:“西北一峰如妇人搭帔披肩簪花,俗称为新妇岩。”在东山游览考察过程中,徐霞客在游记中再次出现土山、石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描述:“其南支渐石化为土,峰化为岗,逶迤两岸……从此东北,石峰遂尽,遥望南山数点,又青青前列矣。”

东环路特大桥,横穿东山石峰林。

“又五里,则路两旁皆巨塘潴水,漛山潆郭。”这里描绘的是县城周边的样子,巨塘便是如今的东湖,东湖倒映着远处的北山和高高的城墙。自明代总兵沈希仪(1491至1554年)运石填平东井,水不漏,积聚成多,便成为大塘。

登龙桥与东湖。

“又一里,过接龙桥。叠石塘中,以通南北,乃堤而非桥也。于是居聚连络。”这里描绘的是今天的登龙桥,在明代是城外连接通向贵县城内的捷道,到了清初雍正年间(1723年),在叠垒石块的基础上筑成青石板桥。“居聚连络”说明当时贵县城郭外围市井已是屋舍接连成片的区域。

大南门城楼。

“又西一里,由贵县东门抵南门,则大江在其下矣。静闻与顾仆所附舟,已先泊南门久。”时隔一天,在桂平白沙分水陆两路后,徙步行走游历罗丛岩、龙岩、东山诸峰的徐霞客与从郁江水路西上的静闻和顾行两人终在这里汇合。按他的计划,一到贵县,他即往南山并在那里住一晚,留顾行看船,翌日天亮再发船汇合,但由于船家要赶回横县过中秋节,这艘从桂平始发的横州渡舡便匆匆“下午下舡,乘月西行,十五里而泊”,使徐霞客游览南山的愿望落了空。本来这一夜,徐霞客是要夜宿南山的,结果仅在大南门码头西上仅十五里的郁江水面泊夜。

1637年中秋节前夕,徐霞客、静闻和尚、仆人顾行三人在大南门码头登上西去的船只。

八月十三日,中秋节前两天。“未明而发。十里,抵西山之南,转向南行。五里,转向东行,十里,是为宋村。由贵县南至南山十里,由南山至宋村十里,而舟行屈曲,水路倍之……今过宋村,时犹上午,何不往宿南山,至此登舟也?”这段日记把徐霞客心中的悔憾之意显露无遗。这一遗憾是双重的:一是徐霞客未能如愿游历被宋元皇室垂青的贵邑首景——南山寺,二是南山未能像白石山、勾漏山及都峤山等胜景通过《徐霞客游记》得到广为传颂。

香江驿码头旧址

“至是,舟转西南,挂帆十里,转东南,仍纤十五里,复南挂帆行,五里,西转,是为瓦亭堡。其北涯有石突江若蹲虎,其南涯之内,有山横列。又十五里,则夹江两山并起,舟溯之人。又五里而暮,剩月行十里,泊于香江驿。十四日,五鼓挂帆行,晨过乌司堡,已一直里矣,是为横州界。”这样,徐霞客在宋村又溯江西进三十里,到达今天的瓦塘圩,“有山横列”即是贵西南高峰亚计山,后继行三十里,到达今天香江圩江面泊夜。

香江圩旧市场

八月十四日,中秋节前一日,由贵县进入横县界,结束了途经贵县的历程。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抵横州南门,犹上午也。”这艘横州渡舡结束了为期六天的桂、贵、横间曲折蜿蜒的水路航程。“……余以行李及二病人入南宁舟。余入城,饭于市……” 【文/杨旭乐】

本文作者:抓拍贵港(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