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一统与灭亡野史趣闻

2018-10-31 22:32:56

今日小编想聊一聊北魏这个朝代,北魏处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如果从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算起,到南北朝结束,中华大地其实是处在近300年的大分裂时期,所以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这300年大分裂并开创开元盛世实在是伟大,了不起,纵观历史,能与之比肩者,了了。

再说北魏,西晋灭亡后,西晋皇族后裔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统治了南方半壁江山,而此时的北方,由于西晋的衰败与灭亡,早已陷入了混乱之中,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南下入侵中原,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灭代国(北魏的前身),诛杀代国皇族包括代王拓拔什翼犍,统一了北方,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重用汉人王猛,整顿吏治,重视选拔人才与生产,纳谏如流,革除国内弊端,使前秦迅速强大起来,苻坚平生最大愿望便是率军南下,攻占建康,灭东晋,进而一统天下,可是他忘了东晋承继正统,而国内被灭国的各少数民族均在虎视眈眈,没有解决好国内的民族问题,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王猛临死前的告诫和朝中正直大臣的反对,举全国兵力,号称八十万,以投鞭断水之势浩浩荡荡南下,于淝水之上,被东晋谢安所率领的八万北府兵尽数剿灭,苻坚兵败如山倒,仓皇北逃,一路上听到风声鸟鸣看到草木摇晃也以为是追兵所至,故而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

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于是先前被征服的鲜卑,羌等部族纷纷举兵反叛,恢复之前的政权,公元385年羌族首领姚苌诛杀苻坚于新平一座佛寺内,一代天王就此陨落,前秦随之土崩瓦解。

公元386年,苻坚死后一年,鲜卑族的拓拔珪(即之前被杀代国国王拓拔什翼犍的孙子)也趁势而起,恢复曾经的代国政权,之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此时的北方因前秦的灭亡,又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各国之间攻伐不断,因而北魏重新统一北方面临诸多对手,困难重重,但北魏历代君主,臣子能审时度势,确定先后攻取的目标,制订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最终一统北方。

公元395年,后燕进攻北魏,397年,北魏军攻入后燕国都中山,后燕灭亡,至此平定关东

公元409年,道武帝拓拔珪被杀,其子拓拔嗣继位,是为明元帝,拓拔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外积极扩张,北伐柔然,南征刘宋,最终积劳成病,英年早逝,时年32

公元423年,北魏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拓拔焘继位,是为太武帝,他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继位后,重用崔浩等汉人,整顿吏治,重视军队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他个人也以身作则,生活简朴,赏罚分明,性格豪爽,内心坦荡,于是整个朝廷君臣之间,军民之间和谐共处,更是一直对外,在这种背景下,拓拔焘正式下达了一统北方的重大决策。

从公元424年到449年,这25年间,拓拔焘兵分两路,率兵13次攻打柔然,设六镇(六镇后来成为北魏灭亡的直接原因)抵御柔然南侵,终始柔然一蹶不振,不敢复南。

公元426年,拓拔焘亲率大军攻打胡夏,430年尽取胡夏的关中之地。

公元432年,北魏军攻入北燕国都和龙,北燕亡。

公元439年,拓拔焘再次亲率大军进攻北凉,北凉国主及文武大臣出城投降,北凉亡。

公元443年,挥军进攻汉中,灭仇池。

至此北方在经历了前秦灭亡,60年的动荡之后又归复统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长达140多年南北对峙的相对稳定时期,拓拔焘在位29年,为北魏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也为以后北魏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文治武功比之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452年,拓拔焘晚年杀戮慎重,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后北魏历经文成帝拓拔濬,献文帝拓拔弘两代帝王的稳定发展,迎来了又一位能君——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后改拓拔为元,即元宏),公元471年,年仅五岁的元宏继位,由祖母冯太后辅政,亲政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第一件大事就是不顾群臣反对,迁都洛阳,改皇族姓拓拔为元,其他贵族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政治上实行俸禄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等等,这些汉化改革极大的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这些政策都为以后隋朝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遭到了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抵制,而且汉化使得鲜卑族固有的豪爽与果敢的气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鲜卑贵族统治阶层的腐败与堕落,导致了孝文帝死后三十年,北魏在各地起义的浪潮中迅速土崩瓦解,(公元499年,孝文帝死在了南征南齐的路上)。

六镇,是当年道武帝拓拔珪为防御北方柔然南侵而设的六个军事据点,随着柔然的衰落,孝文帝汉化,建立门阀制度,六镇的鲜卑人渐渐被排斥在统治阶层之外,无论他们建立了多少战功,都无法得到当权者的认可,公元523年,柔然再次南侵,攻入六镇,烧杀抢掠,而北魏统治层对此却并不怎么关心,于是六镇军民哗变,起义反魏,虽然起义遭到了北魏和柔然的夹击而失败,但却大大削弱了北魏的统治,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得北魏政权摇摇欲坠,而边镇豪强们利用这混乱的局势各自发展,暗中积蓄力量,以图天下,其中最著名的也是为北魏灭亡埋下祸根的契胡首领尔朱荣发展最快。

公元528年,北魏灵太后为把持朝政,毒死了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幼主,于是尔朱荣以此为借口率大军南下,攻入洛阳,另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并在河阴杀害了包括灵太后,幼主在内的两千多王公贵族大臣,这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至此,尔朱荣将自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汉化的鲜卑贵族和出任北魏政权的汉族大臣屠戮殆尽,自己则走上了权利的巅峰,但胜利后的尔朱荣过于自大,加之孝庄帝不甘做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在公元530年,召尔朱荣进宫,出其不意的手刃他于明光殿,为此孝庄帝也被其侄子尓朱兆(尔朱荣的继承者)杀害。(尔朱荣,一个性格残暴,但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奸雄就此湮没,纵观他的一生,生于乱世,崛起于乱世,通过政变取得权位,平定悍匪葛荣,邺城一战,以少胜多,凭此一战,在中国军事史上都可占有一席之地,连后来北齐,北周的奠基者高欢,宇文泰这两大当世治国治军之才都曾是他的手下,尔朱荣的过人之处就不言而喻了)。

公元531年,高欢起兵攻占洛阳,533年攻入晋阳,杀死尔朱兆,尽灭尔朱氏,把持朝政,他于532年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但孝武帝不满高欢掌权于534年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同年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城,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第二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是为西魏,至此建立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北魏政权就此瓦解。

北魏的瓦解没有给北方带来安宁,而东魏,西魏政权也没有维持多久就分别被高氏,宇文氏建立的北齐,北周政权所代替。(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方进入了长达二十多年高氏与宇文氏的争斗局面当中,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受周静帝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俘虏陈后主,南陈灭亡,公元590年,隋朝使臣南下安抚岭南,岭南诸地尽归大隋,至此,杨坚实现了近三百年来无数英主,奸雄共同的梦想,一统天下,大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对于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走向,影响深远!)

纵观整个北魏朝(包括同时代的南朝)一百多年的历史,乃至近三百年五胡十六国,南北对峙,中华大地政权频繁更替,军阀大混战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部分,最值得让人回味的时期,自古乱世出英雄,无数英雄在这段时期上演了最精彩,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争斗,他们在这片中华大地上,折戟沉沙,浮浮沉沉,而各民族同汉族的融合也在这段时期悄然进行着,看似混乱但又有序前行的历史阻挡不了天下一统的结局,历史终归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再回首,那段历史,那些人,那些事还是让我们思考不止,内心澎湃不已。

本文作者:咸鱼闲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