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隆是宋朝的名将,善于分析战争,歼敌数量高于岳飞野史趣闻
提起宋朝的名将,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岳飞以及杨业。但是此人歼敌数量要远远的高于岳飞以及杨业,这人名叫李继隆。

李继隆成年之后,就一直跟随者赵匡胤南征北战,虽然在宋初名将辈出的年代,他只不过是无名小卒,但是他善于分析战争,爱好阅读兵书,在战争中逐步崭露头角。在进攻南唐时候,虽然自己只是一个下级军官,但是能够率领数百人,击败几千人的南唐,得到赵匡胤的认可,并被提拔为中级将领。

在攻打北汉的时候,自己率军达到5000人,成为能够指挥一方军队的将领,当然这种将领需要站在战争的最前线,虽然非常的危险,但是他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因此对于宋朝的皇帝充满了感激。

在攻打北汉的第一战都是进攻太原,太原是北汉重要的城市,因此北汉重兵把守,且城池非常巩固,易守难攻。而李继隆的主要任务就是攻打西门,在大炮轰击之后,太原城没有太大的损失,依旧坚不可摧,此时只有采取强攻。李继隆位居最前线,指挥宋军进攻,此时北汉守军采取用石头砸,用弓箭射击等。李继隆身边有多名亲兵阵亡,但是依旧不动声色的继续指挥着的大军进攻。在宋军坚决的进攻下,终于攻进了西门,而围攻其他大门的宋军,见到西门被打破,于是蜂拥而上,最终占领了太原城。赵光义将攻占太原城的首功记在李继隆头上。

宋朝在灭亡北汉之后,就将矛头指向幽云十六州。在第一次战役中,李继隆与辽军将领耶律哈赤相遇。耶律哈赤率领士兵有3万人,而李继隆率领的士兵只有万余人。双方进行激烈的拼杀。李继隆在战争中表现出令契丹人为之胆寒的冷静的气概。在人数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李继隆一马当先,斩杀辽军百户多名,令猛将耶律哈赤无可奈何,最终选择撤退。在此战中,李继隆斩杀敌人3000多人,而自己阵亡数百,可谓是大胜。

在这次战役中,宋军在刚开始的时候节节胜利,但是由于赵光义固守己见,一直曹彬对于辽军判断的出现了失误,导致宋军被辽军反击,最终宋军惨败而归。李继隆被任命为后卫,以保障赵光义等人撤退。辽军取得了胜利,当然在士气上是非常的旺盛的,但是与李继隆交锋,被击退,在败军之时,李继隆以强大的决心以及责任心,击败了士气正在旺盛的敌军,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在打击辽国追兵的战役中,李继隆率领疲惫不堪的5万宋军,打败了数十万辽军精锐,诚然是非常出色将领。

辽国在幽云十六州中虽然取得惨胜,宋军虽然阵亡十万,但是辽军也失去了将近十万的精锐。但是辽国上下都沉迷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于是继续对宋朝用兵。而此战宋朝由进攻转变为防守。赵光义虽然在每次大战中都亲自挂帅,但是他正如曾国藩一样,凡是亲自指挥的战斗,大多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防御辽国进攻的战役中,虽然李继隆并任命为前锋将军,但是战略甚至排兵布阵都是曹彬、赵光义以及潘美三巨头制定的。而李继隆李继隆只不过是听从命令。在战场上,李继隆认为这种阵法不可,他的部将也同意这种阵法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变阵又怕得罪了主帅赵光义以及曹彬。将军们都争执不下,有的人认为不变阵就会全军覆没,就是让士兵们送死,而有的认为这是主帅的命令,虽然不理想,但是作为部将必须从命。

李继隆决定临时变阵,以迎接耶律休哥,即使皇帝怪罪自己,责任完全由自己一个人承担。耶律休哥是辽国的名将,在战争非常小心谨慎,也知道赵光义的排兵布阵,但是不知道对手已经改变的了阵法。于是仍然自信满满的认为这次一定能够让宋军全军覆没,所以耶律休哥仍然按照原来的计策进行用兵,结果中计了,辽国在此战中伤亡3万人,并且有3万被李继隆俘虏。自此辽国进攻被宋军打败。

李继隆具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志向,但当时辽国实在是太强了。在临死之前,李继隆紧握住宋真宗的手,告诉宋真宗一定要收回幽云十六州,但是整个宋朝最终没有占领这个地方。
本文作者:老唐揭秘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