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后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野史趣闻
大家都知道,周朝实行的制度是分封诸侯制。就是把国土分封给各路诸侯,一人一片,这一片就叫一个诸侯国,受封者就是这个国的国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社会。周朝有多少个诸侯国,恐怕没有人能弄清楚。《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服国是指藩属国。不算服国光周天子封的就有四百多个。《荀子》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众说不一,总之数量不少。这些诸侯都是些什么人呢?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王族,二是开国功臣,三是贵族。这些诸侯分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不同等级分得大小不同的领地。这些诸侯国都职责是:服从周王的命令、向王室纳贡、述职、服役、出兵勤王。通俗的说就是,听从周王调遣、交税、报告工作、出兵保卫王室安全。
战国地图
本来是井井有条,很有秩序,在周王的领导下,组成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很好的事。可是这些诸侯国各自为政,土地、财政、军队都在他们手里。王室成了一个空架子,反而事事处处受诸侯国牵制。因为什么都要伸手向诸侯国要,所以凡事都看诸侯国的脸色。西周时期,周王室还能勉强维持统一。到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下的形势便江河日下了。各诸侯国都单干了,都想自己做大王,谁也不理周天子了。
各诸侯国都想自己强大,强大就要扩张,于是国与国之间开始争夺撕逼。今天你灭他,明天他灭你,春天是你的国家种上庄稼,秋天就成了他的国家由他收割。这种乱麻式的混战持续了将近300年。鲁国的史官就是根据这种情况写了一部史书,叫《春秋》。历史学家便把这段时间叫做春秋时期。
战国遗迹
经过300年的撕逼混战,逐渐的优胜劣汰,周朝天下被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霸占了,这就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国家大了抵抗力强了,就不那么容易攻打了。所以天下就相对稳定了一些。
仍然是不停的打,但不像春秋时期,打仗像喝凉水一样那么随便了。一直到周朝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历史学家把它叫做战国时期。从春秋到战国,也就是整个东周时期。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以三家分晋为界。也就是春秋末期,晋国的三个大夫,韩、赵、魏,把晋国瓜分了,建立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史学界把这一事件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76年。
本文作者:朕有旨(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