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破釜沉舟”野史趣闻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他是战国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以伐秦有功,自称西楚霸王。后在“楚汉战争”中,被围垓下,演出了“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悲剧。然而,司马迁著《史记》时,仍将他列入《本纪》。他的壮志豪情,亦足以启迪后人
项羽少有大志。他的叔父项梁要他读书,不成;又学剑术,不成,遭到叔父怒斥,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谓自己将来要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名垂竹帛。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地)一带颇有威名。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东巡会稽过钱塘江时,年龄已23岁的他也夹在人群中观看。他见巡游队伍声势浩大,秦始皇不可一世,情不自禁地说道:“彼可取而代也。”叔父赶快捂住他的嘴,怕他因而遭到灭族的大祸。从此,叔父对他的志向更是暗暗称奇。
转年(前209)九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首倡大义反秦。一时之间,群起响应,刘邦杀死沛令,项梁、项羽也杀死会稽郡守殷通,其他六国贵族亦各自举兵。又次年六月陈胜病死,以楚怀王熊心为代表的反秦力量继续奋战,多次击败秦军,但项梁因骄傲轻敌败死。秦将章邯以为“楚地兵不足忧”,转而渡河击赵,赵王歇及其将相张耳、陈余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又被章邯所包围。赵王歇四处求援,但六国其他贵族多采取观望态度,裹足不前,情况十分危急。
却说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以长安侯鲁公的身分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前去救赵。宋义军抵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以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项羽建议宋义,要马上引兵渡河,赵楚两军内外夹攻,迅速解救巨鹿之围。如若秦军破赵,将对抗秦局势大为不利。宋义为了达到秦赵相斗以坐收渔人之利,不仅没有接受项羽的正确意见,反而威胁地说:凡不听指挥者一律处斩。项羽见宋义终日宴请宾客,而士卒却受冻挨饿,又听说秦军猛攻巨鹿,情况十万火急,禁不住义愤填膺,便在一天早晨拜见宋义时,拔剑击杀了宋义。他提着宋义的头对将士们说:自己是奉楚怀王密令诛杀宋义的,要将士们同心合力以解巨鹿之围将士们于是共立项羽为上将军,并派桓楚报告楚怀王。于是,楚怀王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要他全面主持击秦救赵的战争。
项羽大权在握,当机立断,他首先派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率军二万渡过漳水,自己率领全军随后挺进。项羽在渡过漳水后,命令士卒们将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军锅都砸烂,又烧掉了行军营帐,只带了三日食粮,日夜兼程进发,以示永无退回的决心。项羽这种大无畏的壮志豪情激励着全体将士决死一战之心结果,项羽九战九捷,杀苏角、掳王离,逼得涉间自杀,吓得围攻巨鹿的其他秦军各自溃散逃命。原来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军,也都一一听从项羽的号令,项羽于是由楚上将军成为诸侯上将军巨鹿大捷以后,项羽又挺进漳南,激战章邯。秦二世三年(前207)六月,章邯战败投降,秦军主力20万顿时土崩瓦解。项羽于是率领大军40万,渡过黄河,西抵函谷关,以天下霸主自居,分刘邦等18人为王,自称西楚霸王。
本文作者:壹个花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