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竟然玩这些东西!野史趣闻
皇帝就是皇帝,从小就玩的很专业。
清宫旧藏 益智穿线板,清代晚期,边长17.5cm,高15.5cm。此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制造的教育玩具,在不同形状的薄木板上设圆孔,用两头穿有铁针的彩色线在圆孔上穿插,随心所欲地组合成多种几何图形,诸如三角、方、圆、菱形、多边等,可用来锻炼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
清宫旧藏。 泥蛐蛐罐,清,高9.5cm ,径10.5cm。此蛐蛐罐为泥制,光素无款,表面润滑,有包浆,造型简洁质朴。南宋时,豢养蛐蛐即在江南盛行。蛐蛐罐为豢养秋虫所用,亦有南北之分,其不同之处即在于南盆腔壁薄而北盆腔壁厚,乃为气候所致。此罐属北器,制作精工,盖腔相扣严丝合缝。据传,蛐蛐罐有取御用金砖斧砍刀削,砥砺打磨成罐者,想是取其澄泥极细的缘故,其名曰“瓦中玉土精盆”。
清宫旧藏。 游戏动物纸牌,清,长10cm,宽8cm,高4cm。纸牌分两种,一种图文并茂,牌中绘有黄鱼、鸽、蜜蜂、喜鹊、鹦鹉、马、牛、虎、金钱豹等图案,画面配有所绘动物特点的文字说明:如鸽能传信、麻雀栖于檐瓦之间、蚁能列队战斗、鸬鹚嘴曲如钩,善于没水取鱼、海参背皮凸起如拉状等。另一种则是有图而无文字的。游戏时如以无字之牌熟练一一应对有字之牌,就算取胜。操作过程虽近简单,但约近50种图像,也颇能锻炼小皇帝的记忆力,增长知识。
清宫旧藏。八音盒,19世纪,瑞士制造,高22cm,长48cm,宽 28cm。此八音盒为木质髹漆外壳,盒内藏八音装置,左侧有上弦用的扳手,右侧有两个键,一为开关,二为定乐键。八音装置的里侧中间又有三个铜钟碗,敲击铜钟碗的小锤做成了蝴蝶形,铜钟碗两边各有一舞蹈人偶。上弦启动后,八音装置奏出乐曲,蝴蝶锤敲击钟碗合奏,可以演奏八首中国乐曲。同时,两侧的舞蹈人偶配合着乐曲各有动作。
清宫旧藏。小飞机,金属制作,长36cm,宽30.5cm,高9cm。
清宫旧藏。手动转花板,清,长22cm,宽8cm。在长方形的木版中心,镶有两片彩绘的圆玻璃,一片固定,一片可与木板同水平面转动。转动的玻璃由铁曲柄驱动,用金属片做支架加以固定。铁曲柄一端有齿,直入可旋转玻璃的金属罩圈内,旋转玻璃粘接与玻璃同直径的齿轮,当转动铁曲柄时,柄端齿轮带动玻璃同径齿轮转动,则玻璃随之转动。此件转花板,表现的是夜晚篝火前的欢乐人物。固定玻璃绘有欧式的建筑,建筑前的篝火围有人群。为了表现夜晚的月亮,转动玻璃上绘有一轮满月,当手摇曲柄时,满月慢慢从天边升起,高悬在建筑前的篝火堆上,使静止的画面有了月升的变化。此类转花板,是利用玻璃因旋转而改变角度从而玻璃上的图案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当转动时,画面就活动起来了,产生了静止时看不到的有趣图案。此件玻璃画片图案风格应是产自国外。
清宫旧藏。小水烟袋及小如意,清,银质。小水烟袋宽2.5cm,高8cm;小如意长7cm,宽2cm。
清宫旧藏。扮“家家酒”的小玩意儿:小瓷茶具、成套小银酒具、锡制小火锅、小碗等,宫内皇族子弟玩乐器具。
清宫旧藏。《七巧图》,清,高2.8cm,长15cm,宽8.3cm。《七巧图》是清宫中的传统玩具,根据清人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七巧图》与宋代的燕几图、明代的蝶几图有渊源关系。燕几是类似桌子的家具,燕几图是通过2只长桌、2只中桌、3只短桌的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形式多样、广狭不一的拼桌图谱。碟几图也是类似的图谱,通过三角形和梯形的6种13只“碟几”任意组合,聚合为蝴蝶展翅形状,拆分可组合更多图形。这些拼桌游戏,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清代一些文人雅士热衷于此,根据几何图形可以任意组合的原理,将挪移不便的桌子缩小改为方寸间可移动的板,《七巧图》由此产生。《益智图》则是在此基础上由清同治元年(1862年)童叶庚设计,由15块不同的木板组成。,采用了八卦的原理排列组合,可拼制图形更加丰富。
清宫旧藏。西洋积木,清,木匣长29cm,宽8.8cm,高7cm。清末对于孩子玩积木有“智育之始基,”能够“发其思智,暗寓几何学之理”的说道。清宫廷先后购进数种英国、法国制造的洋积木。简单的积木大致有“长、方、钝、锐、圆、半圆”等几何形状体,上饰以彩画。另外还有铁质的,摆弄搭建时需用螺丝钉旋拧固定,组合的图形有建筑、几何体、还有汽车、轮船等。
本文作者:文古山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