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主牟默林:瞅准时机一招迅速聚拢土地4万亩 比刘文彩还多野史趣闻

2018-10-31 18:36:24

牟氏庄园,坐落于烟台市栖霞城北古镇都村 ,系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所建的住宅,是目前国内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 牟氏家族中名声最大的当属牟二黑子了。牟二黑子既是古镇都牟氏地主的主要创业人牟墨林的绰号,又是其后这个封建地主家族的代称。

牟墨林的父亲牟淳经常贩运粮食,囤积居奇,于灾荒年粜粮置地。终其一生,牟氏占有土地1000余亩。牟墨林精于谋略,善于经营,他一生兼并土地4万余亩,山岚面积也不下4万亩,远远超过其先辈。

1836年(道光十六年),栖霞“岁大歉,人相食”,饥民纷纷到古镇都牟氏门前借粮。他立下规矩:粮食只换不借! 饥民只得忍痛用地换粮, “踵门者趾连而肩摩也”。待存粮换完,他又从东北贩回一船高粱,以1斗高粱换1亩地,后又降至几升高粱换1亩地,饥民迫于生计,仍接连不断地登门换地。1837年,他在刘家村一带用两囤高粱换地67公顷,用此手段吞并周围18个村子的农民土地, 致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 沦为牟家的佃户。至临终前他已拥有土地达3000多公顷。

关于到东北贩卖粮食的过程足见其作为一名地主的精明和胆识。他人贩粮为了减少风险,都是运到登州海港,批发出去了。没有陆运这段麻烦。而牟墨林的承诺是,必须把粮食运到栖霞。从登州到栖霞150里山路,饥民遍地,土匪时出,又这么运!又是老先生想出了声东击西的办法,将运粮骡队,分成两路驮着柴草,开进了登州海港,傍晚装上粮食,回来时集中走正路,由于骡队庞大,赶牲口的人都健壮,小股土匪不敢妄动,一个晚上便到达栖霞境内。

路上,只遇到小量饥民,随遇随施舍,基本没有麻烦。那时的粮食已达到论粒卖的程度了,而他却开出一斗粮换一亩地的高价,造成饥民纷纷争着来换活命粮。由于粮少人多,换粮人怕自己换不到粮食,出现了自相斗打。为了平衡关系,让每个饥民都得到粮食,最后不得不将地价由一斗到半斗,最后压倒一升粮。即是一升粮食也救出了大量准备吃孩子的饥民,救活了多少孩子。所以,饥民们将自己的土地换出去了,还称牟墨林为活菩萨。

牟氏地主还通过放债、雇工、无偿劳役等手段剥削农民。《栖霞县志》记载:北七里庄林松梅,在灾荒年托人做保借了牟家400吊钱,仅两年时间,就连本带利滚到了3940吊,被迫将家中8亩地、5间房和1头牛全部用以还债,仍未偿清。兼并土地一直为牟氏地主所坚持。为了抢占好地,或使自家土地连成片,有时强买农民的土地。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使牟氏地主聚敛了大量财产。

本文作者:心境平和(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