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原本备受拥戴的八阿哥胤禩下场最惨,这是为何?野史趣闻
康熙朝晚期的党派间争斗激烈,其中最为激烈的就数'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共有26个儿子,其中就有9个儿子参与储君之位的争夺。在九子夺嫡的争斗中,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禩胜出,成为康熙皇帝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1722年),康熙皇帝逝世。同年,四阿哥胤禛在太和殿行朝贺礼,继皇帝位,以次年为雍正元年。雍正即位后,开始着手处理康熙朝晚期严重的党派纷争,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曾经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兄弟们。作为“八爷党”灵魂人物的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是绝对不会被漏掉的。
自康熙四十二年九子夺嫡正式摆上台面,八阿哥胤禩是最出众的一位。胤禩原本是康熙所有儿子中生母地位最低下的一个。但是他温文儒雅,才华横溢,一直礼贤下士,深受朝野内外的赏识。就连康熙也很喜欢这个儿子,在他17岁就封为贝勒,后来又担任内务府总管事一职,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全无阿哥的骄纵之气,因此广有善缘。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祯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欢。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卒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胤禩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胤禩还曾托由何焯为其在江南购书,颇得当地人的好评,称他“实为贤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册封皇子爵位,胤禩与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一同受封为贝勒,是当时受封年龄最小的皇子。同年,胤禩成婚,福晋是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顺治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八阿哥胤禩的呼声是最高的。也正因为如此,胤禩的悲剧也开始了。康熙最钟爱的儿子是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只是想教训一下太子,让他有所收敛。但是让康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八儿子居然根基如此深厚,朝野上下立八阿哥为储君的呼声日益高涨。这让康熙十分气恼,也顿感威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皇太子胤礽第二次遭废黜后被终生圈禁。自此之后,诸皇子的夺嫡之心纷起,朝廷里面的党派之争愈演愈烈。康熙得知后,多次下旨谕言及此事,但也没什么作用。然而八阿哥在“毙鹰事件”之后,彻底失去了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而后再和父皇一同回京。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晚年,在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立爱新觉罗·胤禛为储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继位后,为了稳定人心,封其为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雍正元年,九阿哥胤禟被派往西宁接管军务,但是没有任何实权,如同充军一般。十四阿哥胤禵从西北前线赶回来为康熙皇帝奔丧,却遭雍正禁止进城,之后被幽禁在康熙皇帝的景陵。雍正二年,十阿哥胤䄉被雍正圈禁革爵。
在铲除了八阿哥胤禩的羽翼之后,雍正皇帝的帝位得到了巩固。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开始准备铲除自己最大的敌人—八阿哥胤禩。于是寻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贬为庶人,圈禁于宗人府,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为“菩萨保”。'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

同年,八阿哥胤禩在宗人府逝世。有人说:胤禩是被毒死的,但是已经过了那么多年,真实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八阿哥胤禩的遭遇是“八爷党”里面最惨的,其子孙都被贬为庶人。八爷党中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乾隆登基后,都已经得到平反,而八阿哥胤禩一家直到满清王朝灭亡都得不到平反。
本文作者:曾国藩读书会(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