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民什么时候可以自称“朕”?野史趣闻

“
提到“朕”,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是“这不是皇帝的专称吗?”确实,在古代只有皇帝可以自称“朕”,其他人一律不允许使用。但是我国的历史如此漫长,只有皇帝能自称“朕”的规定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的。有一段时间内,平民也能自称“朕”。
”

朕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字大多有好几种含义,“朕”也不例外。
“朕”有三个含义:首先是“缝隙”之义,戴震的《考工记图·函人注》中记载“舟之缝理曰朕”,舟的缝隙就称作朕;“朕”还有“征兆、踪迹”之义,如《庄子·应帝王》中“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潜心地体验真源且永不休止,自由自在地游乐而不留下踪迹,这里的“朕”就是踪迹的意思;“朕”的第三个含义就是“我,我的”,皇帝所称的“朕”就是取自这个意思,代指自己。
不过,“朕”最初的字义“我”,并不是皇帝专用,而是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对“朕”的解释是“朕,身也”,朕就是我自己。《楚辞·离骚》中写道“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用“朕”来指自己。蔡邕的《独断》中说,“古者尊卑共称朕”。从中可以看出,最早的时候,不论尊卑,所以人都可以使用“朕”来指自己。
“朕”成为皇帝的专用字出现在秦朝时期。

秦始皇
秦朝以前,各诸侯国的帝王一般自称“孤”、“寡人”,而秦朝建立之后,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了表现出皇帝的尊贵,秦始皇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其他人一律不得使用。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便由大众普遍使用的自我代称变成了皇家的专用代称,染上了“唯我独尊”的色彩,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可以使用,其他人使用便会有杀头之罪。

现代人戏称“朕”
“朕”这个称谓从秦朝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在如今,虽有人开玩笑时会戏称“朕”,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字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平民称“朕”,也只有在先秦时期的史书中才能见到踪影了。
本文作者:互动百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