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自称“朕”?野史趣闻
2018-10-31 14:06:47
在我们看的大部分古装剧中,总是能看到皇帝以“朕”在自称。那么这个“朕”字到底有什么涵义呢?皇帝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自称呢?
其实一开始“朕”并不是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东汉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独断.卷上》就解释过:“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
而屈原也曾在他的《离骚》中写道:“朕皇考曰伯庸。”意思就是我的父亲叫伯庸,可见在古代,普通人也是可以用“朕”来自称的。
作为辞书之祖的《尔雅》对“朕”字也做了解释:朕,我也。所以这个字一开始就是第一人称代词而已,并不是皇帝的独称。
在以后的发展中,“朕”这个字的意思慢慢有了变化。在甲骨文中,“朕”的字形呈弯曲状,表示谦虚的意思;
《周礼·考工记·函人注》里说:“视其朕,欲其直也。”函人就是做盔甲的工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工匠在缝线时取直是以它作为标准的,这里可以引申为正直、表率的意思;
当“朕”有了表率、统帅之意后普通人便不能随便使用了。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朕”作为皇帝的自称,此后的历朝历代也沿袭了这一习惯,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结束。
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但是也有例外,《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这里皇太后就自称“朕”;
而之前大火的一部《芈月传》里,当上太后的芈月也曾自称“朕”。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早期时候“朕”作为皇帝专称尚未具有高度权威性。后来便不见有皇太后自称“朕”了。
曾经,“朕”字作为皇帝的自称高贵、遥不可及,而现在,它只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字罢了。
本文作者:鹿年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