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诸葛亮,最终憾死五丈原,原来早有伏笔野史趣闻

2018-10-31 13:40:06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汉家江山基业可谓是耗尽了心力。晚年明知曹魏强大仍然六出祁山,最终国力耗尽,客死五丈原,留下了悲情的结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诸葛亮传奇辉煌但是悲情的结局,其实早有伏笔。

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对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先攻占荆州、益州后图巴蜀联合东吴抗击曹魏,争取三分天下。可是荆州在长江上游,对下游的东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拿刀顶着的人能成为兄弟么,显然这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刘备方面本来人才就短缺兵力不足,还派大将分兵把守荆州。其时刘备入川之后,荆州作为跳板,已经失去其战略意义,不应再孤守这一飞地,而应进行战略收缩,对其进行战术性放弃。即便不放弃,也不应派关羽这样的大将去镇守,果不其然,其后孙权派陆逊秘密带兵攻打荆州,致使关二爷败走麦城,并导致后来一些列的惨败。贪心占着荆州反而得不偿失,此为伏笔之一。

《出师表》一开头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也知道当时国力空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为什么不好好发展经济呢?让人民休养生息,增强国力,储备兵员,培养人才这才是当时的紧要任务。可是诸葛亮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要跟强大的曹魏争天下正统。最后国力越来越弱,兵员严重不足,分兵把守已经自顾不暇,诸葛亮死后,姜维根本无力回天。诸葛亮主政蜀中,以攻代守的战略方针在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持下从根本上是行不通的,此为又一伏笔。

最后在说说诸葛亮的用人缺陷。众所周知,蜀汉后期人才断档严重,而魏延作为蜀汉后期的代表性新兴将领,武艺高强,有谋略,可与姜维比肩,但是诸葛亮就单单以他“有反骨”为名,断定他日后会造反,而不放权加以重用。魏延没有帮手、没有死党、没有自己的私兵,怎么造反?要知道直至诸葛亮死时,魏延还在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拼杀,夏侯霸退走还追杀二十余里。在一个是过分信任马谡,以至于街亭失守断送了本来大好的北伐形势。纵观诸葛亮一生,用人出现差多的极少,可是偏偏在后期这两个关键的用人上出了差错,难道真的是蜀汉气数将尽?

不管怎样,神一般存在的诸葛亮受到后世历朝历代敬仰,建祠供奉,近乎完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人物才使得三国的历史如此的丰富生动。

神机妙算诸葛亮,最终憾死五丈原,原来早有伏笔

本文作者:历史茶楼(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