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天下最厚颜无耻的人,其实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野史趣闻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小编最不喜欢的一本小说了,罗贯中可以说是一个个人感情色彩特别中的人,他喜欢谁他就把人家写的很好,他不喜欢谁就把人家写的坏到底,简直不要太厚道。像《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人被写的非常惨,这个人就是王朗,活活被诸葛亮给骂死了。

在《三国演义》中,魏蜀两军对垒时,王朗吹牛说要凭三寸不烂之舌拿下诸葛亮,结果反被诸葛亮指着鼻子抑扬顿挫地一通怒骂。王朗被诸葛亮气的心脏病发作,最后坠马而死,他的名声也从此臭名昭著,尤其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王朗作为曹魏三朝重臣,他的形象虽然不是高大全,但也不会像小说中那样不堪。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王朗口才相当好。孙策攻打会稽,时任会稽太守的王朗率众抵抗,失败后无奈投降。再后来,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担任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此时的王朗是曹魏集团的领导高层。

有一次,曹操请王朗赴宴,还在嘲笑王朗,可是王朗45°角仰头望天,发出感慨要想把言行举止表现得合适可真不容易的。这让曹操很是奇怪,王朗解释道汉王朝的饭碗没端住。这是‘未可折而折’;曹操在各个场合本来应该好好招待客人,但是没想到这样嘲笑王朗,这好像不应该啊。王朗干脆又不得罪人的回应,反而使曹操也因此更敬重王朗了。

王朗为人相当仗义,与演义中遇到危险就抛弃同路人的背信弃义判若两人。他年轻时跟名士刘阳关系很好,刘阳忠于汉室,害怕曹操篡夺汉室江山,曾打算刺杀曹操,只是没有成功。曹操执掌大权后,对刘阳展开清算行动,因刘阳已死,就对其嗣子下发了通缉令。刘阳的亲戚朋友虽多,但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收留刘家嗣子,只有王朗敢收留刘阳,而且还为刘阳说情,总算是让曹操赦免的刘家子嗣。
曹丕即位后,德高望重的王朗担任司空,成为朝廷的三公之一,连曹丕都说他是一代伟人。但是在朝廷重要的三公之中,其他两位都是病秧子,只有王朗身体健壮。曹丕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三公,特意安排他们坐轿子上朝,其他两位都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只有王朗不搞特殊。
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为由拒绝了,坚持每天一溜小跑上下班。

当朝廷下令大臣举荐德能兼备的人才时,虚怀若谷的王朗推荐了名士杨彪,并请求将自己的司空职务让给他。曹丕没有同意王朗让位,但是他相信王朗的眼光,最后将杨彪提拔到仅次于三公的高位。在曹丕提出要给王朗封地,并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时,王朗却求曹丕不要这么做,这让曹丕大为感动。

在日常生活方面,王朗也严于律已,以勤俭节约为本,就连他自己结婚时亲戚朋友送的份子钱都被他谢绝了。他还热衷于慈善事业,但他行善时并不单纯体恤穷人,而是先救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经常被一些俗人笑话,说他顶着乐善好施的高帽子,却不是真的热爱慈善。王朗对此一笑置之,并不辩解。
此外,王朗和他的儿子都是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多部经学巨著,晋代还将王学设为官学,《三国志》作者陈寿对王朗的评价颇高,称他是“文博富赡”。

王朗在年近八十寿终正寝后,不像小说中的那样被骂死,曹丕以功臣之名为他建有庙宇,他的孙女嫁给了司马昭,生下了晋武帝司马炎。这位年高德劭的老臣在后世却成了跳梁小丑,除了让人感慨《三国演义》的流传之广,也只能说明罗贯中太不厚道了。
本文作者:我爱吃灌饼(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