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要他的棺材往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深意野史趣闻
诸葛亮的智谋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谋士,为刘备打下了诺大的江山,似乎任何事情都在他的谋算之内,如草船借箭、智谋荆州、五伐中原。

但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毕竟不是神,就算他再怎么鞠躬尽瘁,蜀国也不能光复汉室,而他自己也过度劳累而死,在他死之前,他留下了最后一个计谋,1700年来无人能解。
据《三国演义》所述,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据守,一年有余。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积劳成疾,诸葛亮夜观天象,见主星晦暗,料定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嘱咐姜维作帐前守护,自己作法祷告上天,希望能够延长寿命,不期魏延闯入,踏灭主灯, 命中该绝,诸葛亮无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诸葛亮临死前,将平生韬略传授姜维,并暗授机宜,留下锦囊妙计,斩杀魏延,吓退司马懿。同时向远在成都的刘禅上表,推荐继任者。
民间传言,诸葛亮在写给刘禅的上表中交代后事,身死之后,让四个军健抬着棺材往南出发,一直走到拴住棺材的绳子断了的地方,就地下葬。对于这一莫名其妙的安排,引来了无数好事者的纷纷猜测,诸葛亮临终遗言,“抬棺往南,绳断便葬”的用意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也是像曹操“立七十二疑冢”一般,是为了隐瞒安葬的地点,以防后世之人或者仇家掘坟盗墓吗?

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仇家寻仇,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的道路上,肯定树立了很多敌人,蜀国在还好,若蜀国亡国了呢?仇家可能会掘了他的坟,你像关羽,蜀国没了之后,关羽后人被屠杀殆尽。别人找不到他的埋葬之处,自然无法报仇,所以这是为了死后的安宁。
第二个原因,防止盗墓贼,盗墓贼最可恨,不仅破坏墓葬,还造成了文物的流失,诸葛亮一生勤俭节约,是不会便宜盗墓贼的,所以诸葛亮的衣冠冢——武侯墓里只有几件衣服而已。

那诸葛亮为什么能考虑到这么多呢?前面说过,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计算的不仅仅是事态的发展,更可怕的是他会计算人心,他生前的计谋都能起到作用,其实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性格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弱点。
就比如空城计,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丝毫不胆怯,还在城楼上弹琴,这琴音是在告诉司马懿:抓我?你自己也玩完。司马懿善于隐忍,抓了诸葛亮代表过早出头,这不是他的性格。
所以这最后一计,他早就料到,新绳不容易断,四个士兵一定会偷懒,而刘禅一定会追问清楚,在得知士兵欺君之后一定会处死他们,这样就再也无人知晓诸葛亮的埋葬之处了。
本文作者:正能量满满励志(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