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稳定繁荣野史趣闻
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都是发生在大一统朝代中期的动荡事件,有很多相似性,都是地方叛乱,都影响深远,最后也都被平叛,但不同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急剧下降,更加分崩离析;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继续削藩,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国家一统,而且国力蒸蒸日上。
首先跟时间有关,七国之乱从开始到平定一共三个多月,时间短,影响较小,而安史之乱前前后后持续八年之久,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人的努力才平定,耗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
然后跟叛乱的地域有关,七国之乱主要活动在江浙地区,远离帝国中心,这些地方在当时远没有关中富庶,财力人力有限;安史之乱爆发在河北山西一带,这些都是唐王朝的重镇,离长安近,同时此时长安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富庶,经济中心往南移,长安的财力物力难以抵抗这样大规模的动乱。
再有跟统治者的作为有关,汉景帝面对七国之乱,先是杀晁错,又积极调动军队,派遣大将周亚夫平叛,全权授予,充分信任,周亚夫向来治军有方,有自己的判断,最终也不负朝廷所托,两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唐玄宗却做出极为适当的决定,先是派大将抵抗,同时派宦官监军,这对于将领来说非常掣肘,而且表现了皇帝对将领的不信任。当洛阳潼关被破时,第一想到的是逃跑,皇帝都逃跑了,对于整个政权来说也就快完蛋了。
最后是反叛的性质不一样。七国之乱是皇族内部的斗争,百姓参与少;安史之乱是地方对抗中央的战斗,当中央无能,对地方约束力变弱时,地方的力量可以大过中央。所以,虽然两次战乱都以朝廷的胜利告终,但影响和结局大相径庭,七国之乱后,地方皇族被镇压,再无力造反,后经过汉武帝“推恩令”逐步蚕食诸国势力,真正做到了大一统。而唐朝,由于中央弱小,虽然平定安史之乱,但靠的是别的更强的藩镇的力量,导致出现更严重的藩镇林立的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而汉朝却在七国之乱后更加稳定繁荣的原因,有时代原因,个人原因,地域原因,时间原因,总总原因,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本文作者:热爱历史的猫(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