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其背后根本原因,竟是李太后做的这三件小事野史趣闻

2018-10-30 20:04:32

张居正故里

众所周知,万历皇帝在1583年农历四月的时候,下旨查抄了张居正所在的荆州老家。此时,距离张居正去世还不到一年。在抄家过程中,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自杀,次子张嗣修充军,张居正一脉可谓是家破人亡。

在史学界,关于万历皇帝查抄张家的根本原因,历来争论不休,观点不一。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之所以痛恨另一个人,一定是长期影响形成的。

而我始终认为,万历皇帝之所以如此痛恨张居正,乃是拜李太后所赐。李太后何许人?万历之生母也。今天,我就从李太后生前所做的三件小事,分析一下张居正在万历皇帝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把张居正塑造成“霍光”形象。

这件小事发生在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

有一天,万历皇帝喝醉了,在宫里闲逛,遇见了一位太监,非要让太监唱歌给他听。不知是这位太监太过紧张,还是实在不会,反正是半天没张嘴。最后,万历将这位太监给打了一顿,并割下他的一束头发,那意思是,朕本来要砍你脑袋的,现在就以发代首了。

本来这不算什么大事,就跟一般的小学生恶作剧一样。可冯保偏偏将此事告诉了李太后,李太后听了之后,大发雷霆,让万历酒醒后立刻来见她。

万历到了李太后的寝宫,李太后一脸怒气的让他跪下,并开始历数他的罪状。万历跪在地上,眼泪直流,不断向李太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绝不再犯。按说,事情到此也就完了,可李太后是一个执着的人,为了让儿子记住这个教训,她拿起一本《汉书》,翻到《霍光传》递给万历。

电视剧中的李太后形象

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因为西汉的霍光干过一件很牛的事,那就是废除了刘贺,拥立了汉宣帝。在万历皇帝看来,李太后的这一举动,是在警告他:如果你不好好听话,就有可能被废。而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你虽然身为皇帝,可身边还有一个像霍光一样的大臣。

不言而喻,这位像霍光一样的大臣,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由此,一颗仇恨的种子在万历皇帝心中埋下,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从那个人的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第二,经常用张居正来吓唬万历皇帝。

除了把张居正当“霍光”使外,李太后还把张居正当“狼”使。

那时候,万历皇帝只有十五六岁,正是淘气的时候。可每当万历皇帝不听话了,李太后就会对他说:“你再闹!让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原文为:使张先生闻,奈何?)这就相当于,孩子小的时候一哭闹,家长就会吓唬他:“你再哭!小心狼听见了,把你叼走。”

而狼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恐惧的。因此,在李太后的极力营造下,张居正在万历皇帝的心目中成了一匹狼,一匹可以随时吃掉他的恶狼,对于狼他当然没有敬爱,而只有畏惧。

“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只有杀死那匹恶狼。”这是李太后在万历心中种下的一个想法。

万历皇帝画像

第三,不准张居正辞职。

对于万历的情绪和变化,张居正早有察觉。

因此,在万历醉酒事件过去后不久,张居正就提出了辞职。他在辞职的奏折中这样写道:臣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头发也白了,脑袋也不好使了,希望能够早已退休回家,过一两天安生日子。

张居正此举并非虚情假意,以他的聪慧,肯定早就想到,再这么继续干下去,迟早有一天要倒霉,毕竟夏言、严嵩、高拱三人的例子就摆在那儿。在这些首辅当中,唯一一个能够安享晚年的人,就是他的老师徐阶,而徐阶的秘诀就是见好就收。

但很快万历的批示就下来了,只有三个字——不同意。

张居正画像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领导呢。于是,张居正又上了第二道奏折,表示他不是辞职,只是请假,如果有需要了,他还会回来。

结果这一次万历打算批准了,李太后不干了。她直接回绝了张居正,并对万历说:“待尔至三十岁,那时再做商议!”

于是,张居正就这么被耽误了,直至累死在岗位上。

布衣曰

张居正虽死,但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间。关于张居正是个怎样的人,史学界历来争论比较大。而要我说,张居正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梦想,亦有欲望的人,他一方面大胆改革,另一方面贪污奢侈、表里不一。一句话,他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而是一个有良心、有欲望的正常人。

本文作者:布衣才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