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张居正始末野史趣闻

2018-10-30 20:01:51

张居正,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其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晚年主持明朝一切军政大事,“当国”十年余。张居正最大的历史功绩,当属其改革之举,甘为明王朝毕生奉献。其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重获生机,因而被人誉为“宰相之杰”。古人评价:“江陵殚精毕智,勤劳于国家”。万历10年(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故,万历皇帝曾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然而,张居正辞世后第四天,便有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潘晟者,乃张居正生前所荐的继任首辅。于是,清算张居正的斗争开始了。

此时,有人呈进了前任首辅高拱的一份《病榻遗言》(高拱是被张居正和太监冯保赶下台的)。既为申冤之作,也历数张居正之过。辽王妃王氏也上奏疏,说张居正诬陷辽王,霸占王府(张居正在老家江陵住所即为获罪辽王之府),司礼太监张诚等人也纷纷出动,攻击张居正之罪。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万历神宗皇帝,一个尊其为师的人,终于给张居正加上了众多罪状:“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等等。于是,万历神宗皇帝下诏,查抄居正之家,削尽其宫秩,录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其子其弟等等,全部发配“烟瘴地面”。

史料记载,万历神宗皇帝清算张居正是惨无人性的。继万历11年3月,神宗诏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再诏夺文忠公谥,斥其子锦衣卫指挥张简修为民之后,明万历12年4月,再“诏令查抄居正家产,司礼太监张诚,刑部右侍郎邱橓,及锦衣卫、给事中等奉命前往”。请注意,张诚和邱橓,都是张居正生前的政敌,他们心狠手毒,挟私报复,都是有目共睹的。

张居正家远在江陵。4月诏到,当地政府即荆州府、江陵县的大员亲自到张宅封门。遥想当年,这些人吹牛拍马,可以说“视张宅如朝廷”,反差之大,令人嗟叹。张家子女,全部被赶到一个没有食物、甚至连一口水也没有的空屋里,不得出门。直到5月初五,邱橓等钦差大臣才姗姗来迟,打开宅门之时,已饿死十余口人。然后,又是搜检、又是拷问,应有尽有了。但是,邱橓等人还不满意,重刑拷打,非要张家人招出寄存宅外的“子虚乌有”的200万银两。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堪拷问,自缢而死;张懋修投井不死,绝食又不死,侥幸保一条性命。

张敬修自缢前,留下血书一封,洋洋千言,写得人心都碎了:“呜呼,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他指责邱橓等人“含沙以架奇祸,载鬼以起大狱,此古今宇宙稀有之事”,最后直呼“邱侍郎”是“活阎王”,“奉天命而来,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可也,何忍陷人如此酷烈!3尺童子亦皆知而怜之,今不得已,以死明心”。

张居正共有6子1女。即:敬修、嗣修、懋修、简修、允修和静修。其长子张敬修自缢之后,其妻高氏,捶胸顿足大哭,几次上吊自杀未成,后竟然取茶匕,刺伤自己眼晴,左目遂枯瞎。此时,张敬修之子张重辉仅有5岁,后在高氏抚养之下,不到27岁也死了。张嗣修、张懋修等亦被发配到人烟稀少、瘴气充溢之地而死。张居正还有一个儿子张允修,亲见家破人亡、长兄死去,一家人受尽凌辱,亦几次寻死未成,几近疯狂。他曾经脱掉衣服,打着赤脚,在恶毒的太阳底下抱着父亲的遗稿,以及家父给孩子们的尺牍信札号淘大哭。不过,仅有此人后来活到了80岁,直到明末张献忠义军攻下荆州城,张允修才绝食而死。也有一说,此为张懋修。

张居正之被清算,固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有人说张居正“时政苛猛”、“刚鸷”,“执事太严”,他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为原则,雷厉风行,刚正严酷,因而得罪了许多人。同朝的海瑞曾有评价,说其“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说,张居正曾为儿子谋前途,不惜科场作弊,据说其子张敬修和张懋修考进士的策论,都是枪手代笔的。另外,张居正还纵容家奴游七,捐钱买官,谋官得势,“势倾中外”。不过,这些事情,不得其详。再说了,即便有之,也不足以有此下场的。

因此,清算张居正,最主要的策动者,就是万历神宗皇帝。张居正“当国”10年,正是神宗皇帝年幼之时。张居正是有“震主之威”的。其所揽之权,当然是神宗的大权,张居正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

据说,神宗清算张居正,首先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张居正是神宗皇帝的老师,从小神宗就受到张居正的严格管束。实际上,神宗看到张居正是非常害怕,即使在他即位以后,做了皇帝,也从心底里惧怕张居正。当时,太监冯保受命照料神宗的生活,如果神宗不听话,冯保便会去报告慈圣太后,慈圣常说一句话,“要是张先生知道了,你怎么办?”可见,神宗皇帝惧怕张居正的程度。

其次,作为首辅之人,张居正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皇帝的事情,他都是要管的。比如,万历7年,神宗向户部索求10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张居正居然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甚至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其结果,不仅免除了10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被废止了。此后,张居正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连皇帝的御服费用都要省。这种“锱株必较”的态度,尽管“节用爱民”、“以保国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神宗皇帝怎么会高兴呢?毕竟,朕即天下啊。

其三,张居正晚年权倾一时,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父亲去世,他可以不守孝,以丧服办公。这在当时,可说是不大敬的事情。但是,张居正不以为然,居然还廷杖、贬斥甚至流放反对其遵旨“夺情”之人。可是,一年之后,张居正又请假回原籍安葬父亲,一走3个月。张居正带随从和护卫还乡,地方大员郊迎郊送,送尽赆仪和奠金,江陵城更是倾城出动,葬礼空前盛大。其回京之时,皇帝和两宫太后,居然都要派员郊迎,其礼数已不是所谓的恩宠概念了。皇帝嘴上不说,心里则是不悦的。当然,神宗皇帝最爱不了的,就是张居正晚年的干部任用,其升贬官员,多凭个人好恶,不例循旧制,甚至根本不征求皇上意见。这还了得?!

不过,张居正活着,神宗心底惧怕,阴影在胸,自然不敢有什么动作。张居正一死,神宗虽说还装模作样地大哭了一场,可是他很快就擦干眼泪开始报复了。他积聚了十几年的不满和怨恨,突然爆发。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从张居正任用的干部开刀的。什么事儿解恨,他就怎么干。于是,张居正一家就入地狱了。

据说,张居正遭清算,整个万历一朝,咸有人为此鸣冤的。仅有一个叫于慎行的大臣,曾给办案的邱橓写书一封,洋洋千言。其中有一段话,很是值得深思:“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其实,历史之遗、官场之中,这种事还少吗?“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政治这种事,大抵都是会玩过头的。

有意思的是,于慎行当年是张居正选定的帝师之一,却曾在“夺情”事件中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排挤。正是这个人,却敢担生命之虞,不计前嫌,公开站出来为张居正主持公道。此后,明朝又有两个皇帝,“渐进式”地替张居正平了反,这就是天启2年(1622)的明熹宗,以及崇祯3年(1630)的明思宗。而其时主张替张居正平反的大臣,比如礼部侍郎罗喻义、左都御史邹元標等人,有的受过张居正的贬斥、甚至被张居正打断双腿终生残疾。但是他们都没有公报私仇,依其政治品格主持公道。这样的人,都是值得称道的。

张居正一家,被清算了4个月。他的家产被没收。仅有其80老母,据说获空宅一间,田千亩,以此体现“皇恩浩荡”。其被没入的财物,计110抬,全部运送进京。不过,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远远不及太监冯保家中查抄的财产。这一点,连万历帝也是有点失望的。

本文作者:星空爱娱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