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脊梁——首辅张居正野史趣闻

2018-10-30 20:01:45

关于张居正,总是有两种相反的观点。有的说他廉洁奉公、赏罚分明、公正无私、敌我分明。,有的说他中饱私囊、偏袒亲友。

就连同一件事,都是两个角度。例如万历十二年,有人弹劾张居正,张居正依惯例请求解职归田。万历不同意,并决定对弹劾者廷杖一百。而张居正为其求情,改体罚为流放。后此官员流放中死去。一说是张居正宽容有雅量,不计前嫌为政敌求情;一说是张不需亲自出马,求情可以显示自己宽宏大量,流放途中自有人落井下石干掉政敌。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做能吏是一件苦差事。大家喜欢清廉的官员,喜欢能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官员,但是否是能臣,老百姓不太在乎。万历后期的东林党人也是这么想,自古以来,这些正人君子考虑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个道德标兵,海瑞那样的,才是好官。1、有能力不贪、2、没能力不贪、3、有能力也贪、4、没能力也贪,在民间,对四类官员的认可程度可能排序如上。但实际上,有明一代,或许除了海瑞之外没有官员能“不贪”而逐渐上位,明太祖“低薪养廉”的思路让明代官场“潜规则”盛行。而张居正很不幸,他只能排在第三类,他生在了中国,不符合道德标兵的要求。理想的官员是既清廉又会干活,这种是熊猫,上下几千年了又能找到几个呢?个人觉得他确实是个能臣,做事现实而又不忘却理想,调和好各处的关系,也成功地给明朝延寿了,另外培养的万历至少在万历十五年之前的亲政日子里是认真干活的,至于之后就是历史迷案了。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张居正在神宗时任内阁首辅,执掌国政长达10年。他上管得住皇帝,下镇得住百官,他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 济几方面着实作了一番整顿,作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与其他内阁首辅相比,已经算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

他曾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防止了一些官吏的营私舞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多少减轻一点农民的负担。改善了明王朝的财政状况,并在客观上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这一条鞭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危害了明朝官吏,所以,官吏们在他生前不敢惹他,只能在他死后去抹黑他。张居正花了十年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国家的粮仓存粮充足,足够支用十年。但是这些改革自然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不得不服从,背地里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如果说是朱元璋塑造了明朝,那么他就是明朝的脊梁。

本文作者:枫叶如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