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能斗倒魏忠贤?明朝的太监不值钱野史趣闻

2018-10-30 19:06:29

魏忠贤为什么斗不过崇祯?的确,在所有人看来,只要魏忠贤愿意动手,可能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夺权的。在明朝之前,你可以看看,基本上那些有权的宦官都是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但是这也仅限于明朝以前,到了明朝这一代,你再看看,再牛逼的宦官说死也就死了,比如王振,比如冯保等,为什么?这不是偶然,很大的一部分要感谢于明朝弄得八股取士制度。

明朝是以八股取士的朝代,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相信各位在初中历史书上都看过了,所以我想说说它有什么好处。其一,八股取士造就了一大批忠君爱国的文人,这是真的,明朝文人忠君爱国思想绝对强于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其二造就了一批悍不畏死的文人,这也是真的,你可以看看,明朝的文臣当中敢于直谏的人绝对是这么多个朝代中最多的。以前嘉靖帝为生父追号的时候,有多少文臣被打,还有万历争国本的时候,内阁换了多少届,部级大臣都干掉好几个,但是仍然有人直谏,这就是八股的好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文臣才让明朝历史上不管多大的宦官弄权最后都不得好死。

当然了这放在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一点也不好使,因为在他弄权的时候,基本上朝廷里都是他的人,那些悍不畏死的文臣基本上都被弄死了比如杨涟,比如七君子等,其余的文臣多投靠了魏忠贤。这样看来,当时的朝廷魏公公的确已经是无敌了,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但是还是有一小波文臣他们只是选择了蛰伏,蛰伏不是不干,而是等一个恰当的时机,他们身上怀着已死人的寄托,未亡人的希望。当然了你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墙头草,毕竟历史没有定论吗。

等到了崇祯上台的时候,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当时的崇祯虽然才17岁。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17岁的崇祯和17岁的我们一样,那时候的崇祯已经是个比他哥哥聪明多的政治家了。在他上台之后,和魏公公说了这么一句话“哥哥说过要想好好治天下就得相信两个人,一个是张皇后,一个就是公公你呀”。魏公公相信了,所以他完蛋了。

那些蛰伏起来的大臣看到崇祯上台了,于是开始小心翼翼的上书,当然了这次不是上书杀魏忠贤,而是杀魏忠贤的走狗崔臣秀。他们也不是傻子,崇祯刚上台不会是魏公公的对手,但是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出崇祯的态度。那么崔又是个什么人呢?看官感兴趣的话自己查一下,放翁就不赘述了,大家只要知道他是魏忠贤手下天字第一号走狗就行了。这一上书把魏忠贤给搞紧张了,但是狡猾的崇祯告诉他,没关系,我知道崔大人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魏忠贤一听放心了,于是,崔走狗就这样被干掉了。于是在我看来魏公公就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您想想一个不照顾底下最忠心的狗的人,狗还护着他吗?当然了崇祯毕竟也是个很老到的人,他并没有急于出击,而是等下一批奏章,一批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果然不出所料,底下那些深受八股毒害的文人马上又悍不畏死的上了下一批奏章,一批弹劾魏公公的奏章。这下魏公公手下的人全都倒戈相向了,魏公公一看,忙找到崇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我辞职,陛下就给我一条生路。崇祯一听,好,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滚,现在就滚。魏公公就这样被发配到了凤阳去了,他以为这样就能保下自己的命,于是还学着古人,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再无野心,把金银财宝装了好几车,大摇大摆的出发。崇祯一看,我就等着你把钱送给我呢?没想到自己送上门了。于是马上下令除掉魏忠贤,就这么一代权监结束了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从魏忠贤失败的经历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魏忠贤太自信了,自信到以为整个朝廷都是自己的人,而忽略了那些不怕死的文人。第二,叛人者,人恒叛之。在那个节骨眼,他放弃了自己手下的人,于是也被手下的人放弃了。第三,魏忠贤太装逼了,做人要低调,这句话是真理呀。皇帝都要干你了,你还金银财宝装几车子,不是找死吗?第四,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对手,在政治上,低估对手就是找死,魏忠贤被崇祯和蔼可亲的表面蒙住了,然后就死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感觉还行的话就麻烦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我,谢谢啦。

本文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