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钦点的旗人状元,同治帝的岳父,他为何只能含泪亲手牺牲爱女野史趣闻

2018-10-30 19:02:54

对于整个清代唯一的旗人状元崇琦而言,人生不啻就像过山车,只是这辆过山车览尽巅峰低谷后并没有平稳的停在终点,而是一头扎进了悲惨的深渊之中,空留无尽遗憾与感慨。

【崇琦画像】

崇琦是蒙古旗人,他的父亲曾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后来因为镇压太平天国督师不力,被革职抄家,忽啦啦好似大厦倾,崇琦的好日子跟着父亲一起到头了。家族败落,令崇琦阅尽世态炎凉,他害怕与人交往,干脆闭门读书,苦练书法。学问和字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安静的书斋难以抵挡世事的变迁,太平军北伐直逼北京,崇琦在朝廷的征召下充任军队文案工作,他努力报效,珍惜机遇,在抵御太平军北进的过程中立下了功劳,被开复举人身份,从而打开了仕途的竞进之门。

【崇琦书法】

咸丰皇帝死后,同治即位,恭亲王总理朝局,两宫皇太后垂帘而治。同治三年,崇琦参加礼部会试,一举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在保和殿举行的殿试过程中,历经磨难的崇琦格外冷静,文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助,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字迹工整端秀,立论气势雄浑的经史时务策文。第二天,阅卷大臣从密封的考卷中圈出前10名,送呈皇帝御览。慈禧皇太后一眼就看中了崇琦的卷子,用朱笔点为一甲第一名。拆封后,才发现被太后点中的居然是个旗人。这下子炸了锅了,因为在顺治朝开始的科举考试中,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曾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所谓的“旗不点元”,也就是说一甲前三名是不能选旗人的,慈禧犹豫不决,只好交给军机大臣和阅卷大臣去争论,最后以只论文章,不论满汉的结论保住了崇琦的状元头衔,此时的崇琦,成为了大清朝开国第一个被点为状元的蒙古旗人,风光荣耀可想而知了。

【同治皇帝挚爱: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一年,崇琦的女儿被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看中,选为皇后,状元家中飞出了凤凰,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作为皇后父亲的崇琦,再次加官晋爵,受封为三等承恩公。崇琦全家也靠着女婿被抬旗,从蒙古正蓝旗升为满洲镶黄旗,对于崇琦一家而言,真好比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皇恩浩荡与天齐,却那里能够预料到,这是他们从巅峰到低谷的第一个转折呢。

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性格倔强,与慈禧搞不好婆媳关系,尽管有同治皇帝爱护,在宫中也是度日如年,身为父母的崇琦夫妇,虽然也隐约感到女儿在宫中的委屈,但他们只希望阿鲁特氏能够听话平安,伺候好太后与皇帝,等到将来慈禧百年,同治亲政,真正统领后宫,就是苦尽甘来之时。无奈天不遂人愿,同治十三年,皇帝驾崩,噩耗接连传来,慈禧竟要立皇帝的堂弟为君,如此一来,皇后阿鲁特氏的地位将会变得史无前例的尴尬,她是大行皇帝的遗孀,新皇帝的堂嫂。这算是什么身份,一旦将来新皇帝册立皇后,她又在后宫何以自处。

【说崇琦的悲剧是慈禧造成的,毫不为过】

崇琦反复思量,替女儿悲伤哀痛,但他知道,一切只有听从慈禧的吩咐。他得知慈禧把自己女儿当成是眼中钉、肉中刺,明白为了让女儿少受屈辱,为了使全家平安,只有一条路走。就在这时,皇后找人接父亲进宫,崇琦跪在殿外,阿鲁特氏问父亲自己该怎么办,崇琦老泪纵横,低声哭诉,说:“不吃行不行?”阿鲁特氏凄婉一笑,说“行”,于是绝食而死。慈禧除去心头大患,过往不咎,下旨褒奖皇后贤德,懿旨厚葬,因为其懂事聪慧,谥曰“孝哲”。

女儿死后,崇琦万念俱灰,上书称疾告退,朝廷不准。崇琦只有继续效命,把这段伤心事永藏心底,孰能料到,多年后,他居然会再次被慈禧拖入一场浩劫,这一次,将是空前的惨烈!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晴川论史头条号。

本文作者:晴川论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