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去世后为何他的堂兄弟载湉会被选中入继大统呢野史趣闻

2018-10-30 19:02:35

自从咸丰帝去世以后,两宫太后慈安与慈禧两人不甘大权被咸丰帝任命的辅政大臣所控制,于是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杀八位顾命大臣,夺取朝廷政权,从此开启了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但随着同治帝的长大,她们再没了借口把持朝政,不得已在同治帝17岁那年还政于他,可惜同治帝不长命,刚亲政不到两年,便因病去世。那么同治帝去世后朝廷为什么不从同治帝的儿子或者是侄子中选取一位来入继大统呢?偏偏选择了他的堂兄弟年仅四岁的载湉呢?是谁一力促成了此事呢?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

所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同治帝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这时选择谁继承皇位便成了清政府的头等大事。按照传统宗族观念若是一个家庭没有子嗣可以从邻近兄弟的儿子中选择一位过继到这一脉,以此来延续香火。于是朝廷大臣之中就有人提议为同治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同治帝五叔惇亲王奕誴的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这个时候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

既然同治帝的侄子不能过继继承皇位,朝中大臣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那就是立恭亲王奕訢的儿子载澂来入继大统,毕竟当年道光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就很中意奕訢,只是后来被咸丰帝的仁义之心所感动,才选取了咸丰帝。现在咸丰帝这一脉已经断绝,再加上当初两位太后的垂帘听政还要归功于恭亲王奕訢的配合,所以理应有他的儿子来入继大统。但迷恋权力慈禧太后不同意,她怕恭亲王奕訢的儿子入继大统之后,自己会有丧失权力的可能,但皇帝又不能不立。

在同治帝的几位叔辈之中,慈禧太后选取了同治帝的七叔醇亲王奕譞的四岁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什么会是载湉呢?因为载湉的生母和慈禧太后是亲姐妹,凭借着这层关系,慈禧太后认为由其胞妹之子接替皇位是最为合适。这样自己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还可以大权独揽。

于是在慈禧太后的亲自指定之下,年仅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登基为帝是为光绪帝。虽然登基为帝但也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傀儡生涯,幸哉?悲哉?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过慈禧太后的目的却是达到了。

本文作者: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