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王始之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野史趣闻
大清鼎盛时期版图(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清朝260多年的政权,是自顺治皇帝定鼎北京,自宣统皇帝由隆裕皇太后宣布退位诏书为止。清朝皇室及宗室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亡国之后唯一得以善终的大一统皇朝。然而这一个传奇的王朝却有着一样的开始和结局,就是俗称的“摄政王始,摄政王终”。“摄政王始”是指清初清王朝依靠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打进北京城,得以号令天下;“摄政王终”是指清末清王朝终被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掌权治理的彻底丧失政权,清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宣统三年大清货币
清朝是女真满人建立的政权,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将女真整编成“八旗”(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并在有生之年基本统一女真各部,然而在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守将蓟辽督师袁崇焕炮击击伤,不久死去,留下未竟事业。有传闻努尔哈赤死后,有意让十四子多尔衮即位,但是多尔衮当时只有十五岁,继承汗位需其母亲大福晋阿巴亥扶持,但是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阿巴亥,排除了多尔衮继承汗位的可能性。皇太极通过各种权术和手段顺利大权独揽后,又得多尔衮缴获的“传国玉玺”。于是改元称帝,建立大清,但此时的大清还只是山海关外的一个小小政权。皇太极有生之年并没有攻破明朝的山海关防线,死后没有立下具体的继承人。羽翼丰满的爱新觉罗多尔衮携两白旗之势,自然要争夺本就属于他的汗位;但是皇太极的长子爱新觉罗豪格也同样深得两黄旗的拥护要继承他父亲皇太极的皇帝位。在双方拔剑相向、相持不下的时候,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并由多尔衮(睿亲王)和济尔哈朗(英亲王)一起辅政,也就是传说中的摄政王,从而也避免了清王朝分裂及内斗的悲剧。
多尔衮喜获传国玉玺
多尔衮任摄政王后,审时度势,调兵遣将,广纳贤言,不到一年的时间借助吴三桂的力量,攻入北京紫禁城。此时的多尔衮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借着为崇祯皇帝吊丧报仇的名义,秋毫无犯,赢得北京城百姓夹道欢迎,使京城百姓只知有多尔衮不知有皇帝。
多尔衮与皇太极影视形象
平心而论,如果此时多尔衮撇开盛京沈阳的小皇帝自立,绝对是比一年前要容易的多。难能可贵的是多尔衮能够克制住自己登上权力高峰的欲望。打进北京三个月后,多尔衮力排众议迎接顺治皇帝到北京登基。自此,大清才真正成为问鼎中原,一统华夏的全国政权的角力者。
之后,多尔衮摄政七年,封号由原来的睿亲王加封摄政王,再加封摄政王叔、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多尔衮采取“清承明制”,接受了明朝的现成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重用汉官、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攻灭大顺、大西、南明,平定江南、轻徭薄赋、革除积弊,促进各民族(满、汉、蒙、藏、回)融合和融洽,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一步确立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外朝鲜、日本等国予以笼络,同样为大清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奠定基础。
多尔衮摄政
可以说多尔衮在民族存亡时刻能够克制自己,以大局为重,辅助幼帝成就霸业,丰功伟绩不亚于传说中的周公,没有多尔衮的隐忍,大清不可能顺利的逐鹿中原,所以说“大清摄政王始”一点都没有夸张。
本文作者:文史开胃菜(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