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月老”野史趣闻
范文程,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大学士。
范文程,辽宁抚顺人,字宪斗,号辉岳。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官至兵部尚书。他聪明好学,才智过人,尤其善于谋略。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年仅22岁的范文程便投效努尔哈赤,从此跟从他东征西讨。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范文程已过而立之年,阅历渐深,才华日益显露,被知人善任的皇太极所赏识和重用,无论军务、政务等重大决策皆仰赖于他。尤其是在实行汉化政策,制定内外方针,以及国家政权机构的建设等方面,皇太极更离不开他。他还施离间计,使明崇祯帝错杀袁崇焕,自毁长城,为皇太极除去一大劲敌,对招降明朝文武将官,延揽人才更发挥了巨大作用。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六馆为三院,始设大学士四名,他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代首任四宰相之一。不料皇太极这样一位心腹宠臣,在皇太极死后,却成了他的皇后,即顺治皇帝福临的皇太后博尔吉济特氏,下嫁他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的“月老”。
博尔吉济特氏是皇太极的爱妃,因劝降洪承畴有功,并生了皇九子福临而被立为皇后,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暴病身亡。他生前未立太子,来不及确定皇位继承人,因此在皇族内部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有两派。
一派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得到皇太极生前亲自统率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将领的拥护,豪格时年34岁,正当壮年,作战勇猛,累立战功,但智谋不足,并非最佳人选。
另一派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他是正白、镶白二旗的旗主,得到这两旗将领的拥戴。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富于谋略,文武全才,其卓越才智不仅在豪格之上,而且诸王也无人能及,功劳也最大,时年31岁,也正当壮年,应是较好的帝位继承人。
由于两派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如不妥善解决,势必酿成内江,甚至断送大清基业,后果不堪设想。后宫皇后皇妃们主张立皇九子福临,但福临才6岁,不能亲政,便提出以多尔衮为摄政王的折中方案。这个方案照顾到双方的部分利益,能为两派势力所接受,多尔衮权衡利害,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放弃当皇帝的愿望,接受了这个折中办法。于是危机得到解决,福临继位,改年号为顺治,以多尔衮为摄政王,尊福临生母博尔吉济特氏为皇太后。
多尔衮夺皇位的野心不死,他率领清军占领北京,竭力扩大势力,独揽大权。顺治帝年幼不能亲政,多尔衮便成了实际掌权者。满朝文武大臣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皇上,这严重威胁着顺治帝的皇位。皇太后为了笼络和控制多尔衮,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爱子的皇位,加上自己正值盛年(30岁),独守深宫,郁闷寡欢,愿以身相许。多尔衮的元妃刚去世不久,他仅30出头,又是好色之徒,皇太后的美貌更使他垂涎三尺,他们可以说是干柴烈火,同时坠入爱河。多尔衮随时出入后宫,与嫂子(皇太后)和侄子(顺治皇帝)朝夕相处,亲如家人父子。但他不满足于私通当情人,决心名正言顺正式娶皇太后为妻,皇太后也有心下嫁。
虽然满族曾有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但皇太后以国母之尊,仪范天下,皇太后下嫁,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他们怕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对和臣民的非议,就想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做“月老”,事先作好思想工作,以免出乱子。于是他们经过慎重考虑,选中了范文程做“月老”。
范文程不但是皇太极时的重臣,在多尔衮摄政时,他也全力辅佐,成为多尔衮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当李自成进北京,明崇祯帝上吊死,吴三桂请清军入关时,范文程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极力主张入主中原,并带病从征,亲草檄文,申明明朝官吏归顺者复其官,百姓归顺者复其业,还为明崇祯帝发丧、重祀安葬,减轻赋税,以争取民心。他对清初的政权建设也多有建树,使清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故他是清代的开国元勋,有人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明代的刘伯温,甚至认为其“建树宏远则过之”。因此,他在满朝文武满汉大臣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请他做“月老”当“红娘”是最合适不过的。
范文程受摄政王多尔衮的重托,果然不负使命,他首先对大臣们说:“摄政王功高望重,不自立为帝,而尽心竭力辅佐皇上,他虽是皇上的叔叔,实际上就像父亲把帝位传给儿子一样,他既把皇上当作儿子对待,那么皇上应该怎样报答他呢?皇上也把摄政王当作父亲看待可以不可以呢?”群臣商议都说可以。范文程进一步把话引入正题说:“摄政王的元妃新近去世,而我皇太后又年轻守寡,皇上既把摄政王当作父亲,就不应该让父母分离寡居,应该请摄政王和皇太后同居宫中,永结秦晋之好,请诸位大臣看是否可行?”群臣见摄政王与皇太后都彼此有意,势在必行,再经范文程三寸不烂之舌这么一说,也就顺水推舟,给他一个人情,随声附和说可以,就这样同意了皇太后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
于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出恩诏,誊黄宣告天下,大意说:“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日,悄然不怡,联贵为天子,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何以教天下人行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都是中国第一人,太后愿意纾尊下嫁,联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成婚典礼,着有司预办。”据此,礼部由钱谦益领衔,制订了《国母大婚典礼》六册,群臣纷纷上贺表,祝贺摄政王与皇太后成婚,从此在奏章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随即选定吉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大婚典礼。在“月老“范文程的撮合下,这桩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的千古奇婚终于圆满实现了。
本文作者:古今奇闻趣事谈(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