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刺杀摄政王野史趣闻

2018-10-30 18:32:40

1910年4月,北京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

1907年,孙中山离开日本后,他就带领汪精卫、胡汉民等同盟会员一起,组织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不久,汪精卫在东京与黄复生、喻培伦、陈璧君、黎仲实、曾醒、方君瑛等7人,组织了一个暗杀团。1910年,汪精卫等到了北京,他们在琉璃厂开设守真影相馆以为掩护,并在东北园租赁一屋,作为集合同志的场地。先计划谋刺庆亲王奕劻。因警卫过严,实在无从下手。后又谋划炸死赴欧洲考察回国的载洵、载涛两贝勒,他们是公路从火车站下车,汪精卫就多次到火车站去考察,结果发现火车站天黑人多,更难以下手。最后,汪精卫思考了许久,决定谋划炸死摄政王载沣,皇帝溥仪年纪还小,父亲载沣是公路实际的掌权人,杀死他的话可以震惊中外,给清政府的统治以致命的一击。为了加大炸力,在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铸造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4月2日夜,黄树中、喻培伦在什刹海附近的银锭桥下埋设炸弹。

肃亲王善耆

在北京的醇亲王府,即摄政王载沣的家和鸦儿胡同之间,有座很简单的石板桥,是摄政王每日上朝的必经之路。这地方很僻静,没有什么人家。4月2日这天夜里,一个鸦儿胡同的居民到这边来解大便,没想到,蹲下来之后,居然发现小桥下面有俩人影晃动。于是,这人方便完之后,提上裤子,还大着胆子到跟前张望了一下,然后撒腿就跑,跑回大杂院就嚷嚷起来。

16日,警厅逮捕黄树中和汪精卫。审讯中,汪精卫写了长达数千言的供词,声称“立宪不可望”,“欲达民主之目的,舍与政府死战之外,实无他法”。

汪精卫“戎装照”

载沣本拟处死汪、黄,同盟会员程家柽正在肃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师,他对善耆说:“国家如杀汪、黄,则此后党祸日夕相寻,非朝廷之福。”善音便从中劝说。4月29日,清廷下令将汪、黄交法部永远监禁。

有意思的是,汪精卫刺摄政王的故事,在民间还演绎出了类似于今天八卦:汪精卫身怀利刃,埋伏于摄政王必经的桥下。摄政王骑马过来,汪精卫正欲出击,不料那马很有灵性,死活不近桥,任鞭子如何抽打也只在原地嘶鸣打转。众人顿知桥下有异,围桥搜查,于是汪精卫被捕。敢谋刺摄政王,必定死罪无疑,不想审讯中慈禧太后见汪精卫相貌出奇英俊,左看右看,竟舍不得杀他,只判了个无期……

汪精卫遇刺

本文作者:历史范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