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还是通天塔——金融数据行业简史野史趣闻

2018-10-30 16:07:09

个人介绍

笔者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万得,中国最大的金融数据提供方,管理公司的国际部门并负责公司海外合作伙伴关系。后任标普全球市场财智中国市场开发总监,代表公司深度理解中国市场,开发可行的商业战略,建立并加强在华的合作伙伴、客户、监管机构的关系。

周毅拥有北京大学韩国语言文化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哈佛上海校友会理事。文章标题:是独角兽还是通天塔——金融数据行业简史

导读:金融数据产品最美妙的特质:数据越沉淀越有价值,产品黏性强,边际成本低,机构用户对价格不敏感。行业龙头,从未上市的彭博(Bloomberg)的创始人Michael Bloomberg在2017年10月以478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世界排名第十的富人,据福布斯最新数据,他的净资产在本周二,达到了519亿美元。

(第1页)

虽然在金融数据的产品 、内容、市场开发和营销投入了7年,我极少跟大家聊这个行业,因为一来B2B的金融数据是个闷声发财的行业,行业习惯是不!对!大!众!宣!传!今天献丑把半年前内部会议的材料跟大家分享,这次特地用中文简单写:

金融数据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以下5个。大家猜一猜这些功能板块分别对应了右边哪些电影和书的主线。

(2)

我个人有一个观点,这里面除了新闻是用来养成用户关注习惯的,其他模块里,每完善一个,公司的价值就会高一个数量级。

(3)

比如《漂亮女人》这部电影里面,男主人公是个PE投资人,他会用到原始数据、分析工具和新闻这几个功能。

(4)

2016年全球金融数据总销售额达到275亿美元,当中第一名彭博占1/3,老牌数据公司汤森路透占约1/4,接下来是标普、Factset、穆迪等公司。他们分别代表了三代数据产品,覆盖下图中列出的不同类型的机构和职能。

(5)

在一个成熟的金融数据公司里,针对每一种机构的每一个职位,都有清晰定位的产品模块、教程和销售策略。

(6)

第一代产品是硬件终端,全世界有30多万台彭博双屏的终端机,它按年收订阅费。一个交易员可以在关注许多信息的同时下单并和其他交易员交流(聊天记录供美国监管机构调取)。除了收录常规的公开和非公开财务数据,不管是芝加哥一片玉米地今年的产量,还是一个私人银行的产品表现,Bloomberg可能都有独家收录。

年轻时候个性张扬暴烈的哈佛毕业生彭博先生,在1981年拿了所罗门兄弟公司1000万美元遣散费离开公司创业时39岁,他想通过股票终端机向基金经理们提供股票实时信息和分析结果,向淘金者卖铲锹。遣散费几乎用完时,他给美林证券安装了20台终端机,同时接受美林3000万美元的投资,出让了30%的股份,1990年以16倍的价格买回10%,2008年公司以45亿美元买回剩余的20%股份,至此,Michael Bloomberg个人持股88%。

(7)

用户换平台的成本至少包括学习使用新系统的时间、内部的接口切换和数据库的迁移,加上新合同的商谈、签订和财务流程,产品黏性非常强。很多商学院的学生习惯了学校接受的捐赠终端,等他们成为终端用户和机构的决策层时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产品。路透前后收购过100多家公司,图中绑定机器的汤森路透软件终端就是典型的第二代产品。

(8)

第三代产品是基于互联网的,因为S&P Capital IQ的典型用户是出差多的PE投资人,实时数据快捷的Factset则最适用于对冲基金,这两种产品的用户都不需要硬件设备或软件界面。获取信息的便捷化是金融数据产品的进化方向,用指纹登陆的Bloomberg Anywhere做的也是相同的事情。

(9)

金融数据可以算是金融、金融科技等众多行业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目前国内外的行业巨头,受创业初期技术和经济水平影响,都经过多年的沉淀才爆发,在金融机构的市场渗透率均超过90%,成为名副其实的通天塔,

这个行业在中美的大趋势是押韵的,全球也都有新晋的初创公司,有机会再分享。

(10)

本文作者:中美创投战地记者(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