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图》在古代曾作为年画,贴在大门上,康熙看了说什么野史趣闻

2018-10-30 15:05:32

明清时期,在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一带,当地的许多妇女把《春宫图》当作年画在集市上公开出售,并且销量不菲。天津杨柳青是文化名镇,其民间艺术非常丰富,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兴旺景象。当时有些贫困家的妇女,为了挣钱,到过年的时候,在家里画一些《春宫图》拿到街上去卖,没想到还挺受欢迎。于是那里过年贴“春画”也就司空见惯了。人们之所以把《春宫图》作为门画来使用,或许是源于生殖崇拜,或许他们赋予了这些图画以“神性”,用之可以辟邪、避祸。

在中国古代,《春宫图》的艺术水平非常高,我们所熟知的顶级艺术家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唐寅、仇英等都曾画过大量的绝世精品《春宫图》,它们的艺术价值甚至超过了这些人本身的代表作品。但是十分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已经早就失传了。而在古代,《春宫图》不但可以当作年画使用,而且还有以下两大用途:

一是避火。据了解,古代人常常在书中或者书柜里放置春宫图画,或者将春宫图悬、贴于室内,其目的据说是为了“避火”。如明代着名书画家徐渭在其着作《路史》中说:有士人藏书甚多,每柜必置春画一册。人问之,曰:聚书多惹火,此物可厌火灾也。再如现代学者余世存在其着作《非常道》中记载,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他的书籍中往往夹入春宫图画,并曰“避火”。那么春宫图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来神话传说中, “火神”是一位美女,地位很是尊贵,但有时脾气很是暴躁,有几十个个丫鬟服侍,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神。美女火神平时喜着淡黄色衣服,可是一旦发怒就会改穿火红衣服,容易引起火灾。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些春宫图,当“火神”见到这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图画时,就会羞赧难当而离去,因此也就避免了火灾的发生。

二是嫁妆。春宫图作为一种“嫁妆画”是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古人性知识匮乏,许多少男少女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不知道“性”是何物。因此,就有好多父母在女儿出嫁之前买上几卷春宫画作为嫁妆,由女儿结婚当日带到丈夫家,到了晚上,小夫妻就可以按照图画,照葫芦画瓢般的做了。同时这也寓含了父母们的“祈子”之意。

中国古代名篇《千字文》有言“慎终宜令”,在本文就可以理解为当权者谨慎从事,最终下达了有宜于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命令。到了清代的康熙皇帝当政的时候,这位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明君,觉得《春宫图》大旗鼓地贴在门上当年画用,有伤风化,于是上令说,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近见坊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士子,未免游目而蛊心焉,所关于风俗者非细。应即通行严禁。又过了几年,康熙皇帝还下了一道圣旨,禁止《春宫图》在公开场合出现,并拟定了处罚办法如下:

凡坊肆市卖一应小说淫词,在内交与八旗都统、都察院、顺天府,在外交与督抚,转行所属文武官弁,严查禁绝,将版与书一并尽行销毁。如仍行造作刻印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市卖者杖一百,徒三年;该管官不行查出者,初次罚俸六个月,二次罚俸一年,三次降一级调用。

本文作者:金生丽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