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中看电影——《通天塔》野史趣闻

2018-10-30 15:05:02


《通天塔》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分别发生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的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时空交错,并不按照逻辑顺序,采用多线索交叉叙事的方法,将这三个看似无关实则因果的事件和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天塔》这部电影所诠释的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总结起来也无非沟通二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在达到需求的路上,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展露出来的是人性的多样。就拿看这部电影来说一样,每个观众从同样的一部电影里得到的是多样的信息和感悟,而所有的收获,则基于他(她)个人所希望得到的那些东西,乃需求所致。接下来我便把《通天塔》这部电影里自己所喜欢的和感悟到的些许东西加以罗列,以期与大家沟通。

一.开头: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近景跟拍出一个背着白色包裹、满脸沧桑的摩洛哥牧民在荒凉的山峦间踽踽独行,太阳从他身后的两座山中间将要出现,他扭头看了一眼,继续赶路。紧接着第二个镜头就是这个牧民在敲门



对照第一场,我个人感受到的是节奏快,没有多余的空镜头作开头铺垫,从敲开那扇门的开始,故事就已经被娓娓道来;

二.在影片18分钟时段,理查德与苏珊坐在旅游大巴上。通过苏珊看向车窗外的目光,映入眼帘的是空旷萧瑟的大戈壁和走在戈壁中的,裹着黑色纱巾的摩洛哥妇女。这时候镜头给出一个特写,苏珊将带着婚戒的右手慢慢抓住坐她隔壁的理查德的手上,并且越攥越紧。

镜头没有切,缓缓摇上来,给理查德一个特写:理查德略带吃惊地看向苏珊,苏珊没有看他,慢慢放开抓着理查德的手,环臂胸间。我看到这场戏,最大的感受就是之前二人的不和谐,从苏珊主动牵理查德的手这一小动作,终于要开始化解二人的冷空气,内心不禁为他们感到高兴,但如此良好的转折点,却伴随着下一刻一颗险些要了苏珊命的子弹打到她的脖子上。我在想,苏珊当初能够答应理查德出来一起行走,想必也是不愿轻易放弃二人的感情。但在她拉理查德手那一刻之前,他们的旅行目的迟迟没有达到,终于此刻二人目的慢慢开始走向达成的路上,若这颗子弹真要是要了苏珊的命,我若是理查德,我一定会疯掉,无法承受。因此这场戏我比较喜欢的原因就是它将戏剧冲突来临前的张力处理得很得当,让观众为受伤后的苏珊的性命无比担忧;

三.在影片23分钟时段,千惠子辞别父亲来到饭店与队友相聚。步入饭店后,热情的招待上前询问千惠子是否有预约,但千惠子一副欲言又止终未表的举动让招待长大了嘴。千惠子面对招待时不自然的表情和紧张让观众还是看到倔强好强的千惠子在社交中所无法避免的种种尴尬和不便,也让我更加期待看到接下来千惠子是如何处理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问题;

四.在影片29——30分钟时段,误伤苏珊的摩洛哥两兄弟心不在焉的与家人坐在一起晚饭。从父母的交流中,两兄弟得知他们误伤的女子是美国公民,或已死亡,警察亦开始介入调查。兄弟二人闻言,眼神不断的做着交流,闪躲而惶恐。而其父所臆断的恐怖分子袭击,让兄弟二人更加不安。正因为其父的臆断与观众所知道的真相形成鲜明对比,讽刺意味昭然若揭,这场戏所制造的能让片中二兄弟和观众同时感受到紧张感达到空前;

五.在影片的30分钟时段,承接上一场晚饭的戏,兄弟二人躺在地铺上,哥哥背对着弟弟,二人都未入睡,没有任何交流,各自想着心事。屋门被风吹动,预示着警察即将破门而入将他们绳之以法,这让弟弟显得更加心神不宁。这个屋门被吹动的设计很有意思,极大得烘托出兄弟二人因玩闹而犯下的弥天大祸,把他们这对原本好斗喜动的少年折磨得低迷失神;

六.在影片的33分钟时段,墨西哥保姆艾米丽娅回到家乡参加她儿子的婚礼。这场戏很简单,就是两个女儿给她更换参加婚礼的礼服。

通过对白,两个女儿半认真半调侃的称赞艾米丽娅的身材保持得好。而艾米丽娅似乎并不领情,对两个女儿的笑颇有微词,转身离去。我特别喜欢这场戏中艾米丽娅扮演者的表演。她通过镜子反问女儿笑什么时的表情,把那个年龄段女性的外在严厉内在慈祥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在影片的34分钟时段,艾米丽娅儿子的婚礼前,桑地耶哥带着小麦克和小黛比跟随墨西哥当地的小孩子们一起抓鸡。这里很有意思的设计是,从未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小黛比居然是众多哄闹争抢中第一个抓到鸡的孩子。

这个特殊的设计让人会心一笑。而接下来桑地耶哥一把揪下鸡头的举动让小麦克和小黛比目瞪口呆,这个设计又让小麦克和小黛比重新回归到他们应属的生活圈子中。

看到鸡头被揪下,小麦克和小黛比不可思议的表情与周遭继续哄抢无头鸡的孩子们形成鲜明对比,这场戏极其客观直接的表现出第一世界下与第三世界下生存的人们的巨大差异,更多的是不同生活环境所造就出的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不理解。这是一场很能表现出本片主题的戏——设计虽小,但足以深刻;

八.在影片的36——41分钟时段,在导游的建议下,旅游大巴载着一车白人来到导游所生活的村庄,以求救治伤势严重的苏珊。在旅游大巴开进村庄后,白人们透过车窗看到窗外的摩洛哥村民们和跟着大巴车跑的孩子们,表情尽显惶恐不安。这种不安的原因待下车后由一个胖子对理查德道出:数名埃及游客在这样的村子里被割喉。这场戏很直观的表现出白人内心所固守的种族观念,而这种观念包括受伤的苏珊也深深存在。此观念造就了白人内部的冲突,让人觉得可笑;

九.在影片的1小时时段,受伤的苏珊躺在导游家里痛苦不堪,迫切要与儿女通话。苏珊的无力挣扎让理查德也没有了主意,却被身边一个老妇人用一杆烟化解。老妇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与理查德和苏珊夫妇说话,却在关键时刻懂得苏珊需要什么——冷静、放松。奇怪的是苏珊没有拒绝老妇人,而是吸了两口烟。当苏珊徐徐吐出烟雾,我明显感觉到从她口中呼出的亦有过去她引以为豪的骄傲自大;

十.在影片1小时22分钟到1小时27分钟时段里,是本片中两个种族人之间矛盾冲突爆发的最大的一场戏。桑地耶哥带着艾米丽娅和两个孩子在过关时被反复询问,检查。

对话看似简单,但隐隐暗藏着的矛盾呼之欲出。这矛盾的观念便是种族观念。美国警察明显对桑地耶哥和艾米丽娅百分百的不信任,才有了后面的主观故意上的对桑地耶哥的傲慢无礼甚至是激怒的举动和言语。而桑地耶哥在美国警察无休止的盘问下,由一开始的微笑转变到了最后的驾车闯关。这四分钟的戏在节奏处理上由缓到快,步步逼紧,张力极强,将影片带向高潮;

十一.在影片2小时23分钟时段,医院里,理查德等待苏珊的抢救期间,给艾米丽娅打电话询问儿女状况,呼应了影片开始阶段艾米丽娅接到的电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理查德与儿子麦克的通话,当麦克对他讲学校里发生的日常事情时,他一下子就崩溃一般,几近放声大哭又强行压制住。

这个设计让人动容,很棒,在理查德经历了那么大一场惊心动魄后,听到最亲的儿子带给他平日里他未必会注意到的小事,此刻带给他的是多么直达内心的美好。刚刚过去的不幸遭遇让他崩溃,但他没有爆发,却在听到儿子简单叙述日常时难以自持,这无疑是一个人情人性的最佳体现。

最后,说点心里话:怀念过去央视十频道的《第十放映室》这个栏目。不知道为什么悄悄无疾而终,所以在写下这篇文字的过程里,脑子里是当初这个栏目男主持人好听的声音和细致的解说。

我个人看电影的习惯是先看梗概,再看成片。这个习惯常常被人诟病,我却始终乐此不疲。想来是觉得梗概再到剧本的最终完成,脱胎换骨一般,我脑子里有了梗概这个印象,在接下来观看整部电影的时间里就可以着重看导演和编剧是如何讲述拓展我看到的那几百字梗概的,这个方法确实对我很吸引,也有些用处,不知道你们平时看电影有什么样的很独特的个人习惯,大家可以多多交流。

谈不上多么热爱电影,这个话题太庞了,但不可否认,全世界人民,不论身份背景文化程度,从小时候有了意识开始,到老,都应该是热爱故事的吧!

本文作者:第五章电影(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