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文化有多重要?野史趣闻

2018-10-29 11:40:23

凤凰落在西歧山,声鸣山中出圣贤;

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

凤鸣岐山

此诗便是“凤鸣岐山”的寓意,传说凤凰鸟为一种祥瑞神兽,停在何处鸣叫,何处便会有圣德之人。

当时的西岐由西伯侯姬昌管理,西伯侯勤政爱民,是个难得的贤侯。

后因商朝暴政,不得不建立周朝,自立为王,名周文王。

如果要追溯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便是文王建立的周朝,西周与东周一共拥有800年历史。

以史为鉴,周朝的兴旺发达,其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考究的。

周文王

一、周文化引导

在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那么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

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周朝的文化昌盛发达主要在两点:1、建立起正确的道德伦理观;2、言论相对自由,利于文人发展。

东周后期百家争鸣,学术文化一度达到鼎盛,诸子百家,各展所长。其中诸子百家中流传广泛的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时至今天,诸子百家对于中国文明的贡献依旧是巨大的。

春秋战国浮雕

二、诸侯分封制

周灭商后,国王大搞分封,把王族与功臣分封到国家各个地方,建立起众多诸侯国,数量超过百个。通过宗法制和封建制,又建立起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同时建立起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国家体制。

有了周文化做基础,周朝以德治天下,虽然诸侯分封制度看似不利于中央集权,但实际上通过礼治和德治,相反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诸侯虽然分封,但是有着相互制约,实际上保证了和平;周朝的监督机制是上下线和平行线,消除了一人独大的局面,天子监督诸侯,诸侯监督天子,诸侯相互监督。

西周末年,因为天子无德便造就了两起变动:

1、周厉王奢侈专政,贪敛财物,结果导致首都城内民众造反,周厉王直接出逃下岗;

2、周幽王任用佞臣,压榨百姓,荒淫无道,为博美人一笑,不惜屡次烽火戏诸侯,诸侯便放弃拥戴天子,结果周幽王被犬戎部落杀害。

烽火戏诸侯

三、民风淳朴

周朝的民风是相对其它朝代是最为淳朴的,这里有历史环境原因,更与长久以来周朝推崇文治的政治思想有关。

一方面《周礼》教化民众礼仪化,第二方面周朝在法律上更加鲜明地强调“明德慎罚”,在吸取了商朝覆灭的教训后,周朝中心思想以保民为主,先德教再刑法,极大的保证了民众的利益和生存环境。

周朝能够延续800年历史,其中是由必然环境和偶然环境相结合的。

必然环境是周朝的文化、礼仪成为根基,天下归心,民众思想相对稳固。“祸乱之首于天子”,作为周天子,同样会受到诸侯监督、制约,极大程度上相对约束了天子的言行。同时诸侯相互也会产生制约,再加上长期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诸侯不敢有僭越之心。

偶然环境是在春秋战国之前,人类文明和科技水平并不算太高,奇巧思想并不多,所以民风算是比较淳朴的,相反这样的环境更加容易安居乐意。

老君山老子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老子道德经里的思想。

人追求学习的知识越多,就容易通过整合歪理学说来误导民众,所以要绝圣弃智;

人要是刻意追求仁义精神,更多的只有作秀,树立自我,并非出自淳朴本质,所以要绝仁弃义;

人要是用智巧之心,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于社会危害极大,所以要绝巧弃利。

周朝的历史,虽然在科技水平上比现代要落后许多,但是周朝德治天下的根本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这也是周朝成为历史上最长朝代的缘由之一。

道为本,术为表,本末岂能倒置?

本文作者:晨丰易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