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真是“成也吕氏,败也吕氏”野史趣闻

2018-10-29 11:39:26

欢迎随时关注,评论我哦

周朝真是“成也吕氏,败也吕氏”,周朝得“吕望”而灭商朝,秦朝得“吕不韦”而灭周朝,周朝因吕望而兴,又因吕不韦而灭,恰巧姜太公的吕氏子孙中,只有两支吕氏才是姜太公的后代,一支是“吕礼”的子孙,另一支是吕不韦的子孙,凡是自称姜太公后代的吕氏子孙,都是吕礼和吕不韦的后代,吕望兴周,吕不韦灭周,周朝真是悲催。

即使吕不韦不是姜太公的后代,也与姜太公一样属于吕氏宗亲,但倘若吕不韦真不是姜太公的后代,那又为什么自称姜太公后代的吕氏子孙中,只剩下吕礼和吕不韦的后代,而其他不是吕礼和吕不韦后代的吕氏子孙,都不会自称自己是姜太公的后代,光凭这一点,吕不韦就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是姜太公的后代。

也许是周朝欠吕氏一族的太多,姜太公吕望为周朝打下了八百年的华夏共主的地位,可惜商朝刚灭亡,姜太公便大权旁落,被周武王派往地处蛮荒的营丘,去征讨东夷,而周朝执政大臣的职位被周公旦取代,周武王死后,三监之乱爆发,姜太公和召公奭成为唯一两个能罢免周公旦的权臣,可是姜太公还是选择周公旦,主动卸去周朝太师之职,留下自己的大儿子吕伋辅佐周公旦,而自己独自一人回到营丘继续征讨东夷,阻止东夷五国响应三监作乱。

三监之乱平息后,姜太公从此淡出周朝政坛,只让自己的大儿子吕伋继续辅佐周成王,但姜太公也没有长期居住在营丘,而是让三儿子丘穆公镇守营丘,姜太公自己本人却一直居住在镐京幕后辅佐周成王,并与周公旦、召公奭、史佚被后世尊称为“周初四圣”。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成王已经成年了,周公旦却迟迟不肯还政,于是姜太公又联合召公奭逼迫周公旦还政于周成王,周成王亲政的第三年,周公旦去世,自此再也找不到关于姜太公事迹的记载。周成王去世后,周康王即位,姜太公的大儿子齐丁公吕伋成为顾命大臣,周康王六年,姜太公吕望去世。

说到这里貌似周朝不欠吕氏家族什么,可是真是如此吗?姜太公去世百余年后,姜太公的玄孙齐哀公因为被纪侯诬陷,遭到周天子的烹杀,导致齐国爆发了长达七十余年的内乱,自此齐国与周朝更加的渐行渐远,直到齐武公把自己的女儿姜后嫁给周宣王,齐国与周朝之间的仇怨才得以改观,不过这没有改变齐国内乱不断的局面,齐武公死后没多久,齐厉公被杀,齐国贵族之间发生一场大战,最后齐厉公的儿子齐文公即位,齐文公将参与暴乱的七十余人全部处死,齐国自此才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有人说,齐国内乱不断,其实大家都忽略了齐国的第一次内乱,就是因为周天子杀死齐哀公造成的,而在齐哀公被杀的八十年前,鲁国的内乱已经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鲁魏公弑君篡位的事迹。周朝一次次对齐国的打压,最终导致齐桓公称霸的局面,齐桓公称霸后屡次想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但都被管仲劝阻。最后周王室发生立储之争,周惠王想立幼子为太子,齐桓公就以霸主的身份,匡正了周惠王废长立幼的错误,齐桓公拥立周惠王的嫡长子为太子,这一做法,间接激怒了周惠王,周惠王认为齐桓公有功高震主之嫌,没过多久,齐桓公不断祭祀“齐地八神”,并想僭越周天子之权而封泰山禅梁父,周惠王知道齐桓公的意图后,决意削弱齐桓公的霸权,周朝又一次打压了齐国。对于周天子的打压,齐国一直保持着忠臣一样的缄默,田氏代齐后,姜太公的吕氏子孙四处奔散,其中只有“吕礼”和“吕不韦”这两支子孙延续了下来,而之后自称姜太公后代的吕氏子孙也都是吕礼和吕不韦的后代,其他不是吕礼和吕不韦后代的吕氏族人,都不会自称自己是吕不韦的后代,所以说姜太公的吕氏子孙,只剩下吕礼和吕不韦这两支子孙了。

也许是

灭亡后,齐康公曾数次游说各国意图复国,但都遭到了天下诸侯的白眼,连周天子都承认了田氏代齐的事实,这一点给妄图复国的吕氏子孙彻底看透了周王室。齐康公死后,吕礼这一支的先祖仍然定居齐国的东莱之地,世代为文学名士,被后世尊为“东莱吕氏”;吕不韦这一支的先祖来往于卫国与三晋之间,世代经商。在这两支吕氏子孙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吕礼家族选择了接受现实,不断地在各国政权中游走,辅佐明君,世代为官;吕不韦家族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吕不韦家族世代经商,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传到吕不韦时,吕不韦不安于现状,妄图让自己的子孙成为人上人,就这样奇货可居的典故出现了,最终吕不韦成为秦朝的丞相。有些事情就是存在着别样的巧合,吕不韦成为秦国丞相后,打的第一场战役就是彻底灭了绵延八百年的周朝王脉,当初姜太公吕望打的第一场大战役就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的胜利为周朝赢得了八百年的华夏共主之位,所以姜太公吕望成为了周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但是周朝立国八百年后,同为吕氏族人的吕不韦,却亲手葬送了周朝最后的王脉“东周国”。

或许是因为姜太公的吕氏子孙看透了周天子的惺惺作态,所以吕不韦毫不犹豫的消灭了周朝最后的王脉“东周国”,不管吕不韦到底是不是姜太公的子孙,如果说,秦昭襄王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那么吕不韦就是彻底消灭了周朝最后的王脉(东周国),吕不韦与姜太公吕望同为“吕氏”,周朝真的可以说是“成为吕氏,败也吕氏”了。

本文作者:历史智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